如果說先進的生產設備是工業化的重要標志和載體,那么機械工程師就是這些設備的靈魂。在泰興工業發展史上,謝輝就是一名出色的技師。 今年已經85歲高齡的謝輝老人,是原泰興縣政協副主席、全國勞動模范。受父親的影響,謝輝從小就喜歡擺弄機械。解放前,不滿20歲的他經常冒著紛飛的戰火出沒各地,接觸各類機械設備,然后自己進行改裝,用于農田灌溉和生產軍需物資。 謝輝回憶說:“1947年,一分區搞面粉廠,設備很簡單,生產的面粉分頭粉、二粉、三粉、四粉、尾粉五種,五種面粉合不起來。領導叫我發明搞一個統粉機,然后我就弄,根據五種面粉的百分比就弄出來了,這樣下來的面粉可以統一起來,命名叫‘八一粉’,然后‘八一’面粉就大量生產了。” 謝輝第一次創造發明成功了,他因此被授予二等功的榮譽。解放初期,謝輝在黃橋蘇北公營大豐米廠工作。當時設備落后,車間里有四只蒸豆料的蒸桶,其中一只拿下來倒料時,屋里就蒸汽繚繞,既費時又費燃料。他看不下去了,就開始發明“蒸汽自動閥門”,這個制動閥不但解決了濕度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節省了三分之一的煤炭。 “蒸氣自動閥門”的發明被全省推廣,謝輝當年被授予“青年模范”的稱號。1955年 ,他經過多次的鉆研和實驗,率先研制出“蒸汽預壓制餅機”,這一發明創造獲江蘇省一等獎,并在全國推廣。 在謝老眾多的發明創造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1963年設計的63型榨油機。謝輝介紹說:“過去榨油都是用鐵錘錘,工人太苦了,我就搞機械化,用機械去代替人力。在鹽城,江蘇省工業廳有個張總工程師來現場測試,當時有20幾種榨油機,測試的結果呢,我這個榨油機出油率最高、用電最少、投資最省、工人最歡迎、操作最便利,就定名為江蘇省榨油機。” 1956年、1959年,謝輝曾兩次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并赴北京參加群英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68年,謝輝閉門三天三夜,研制出銅液分布器,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化肥生產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在謝輝的人生里,每當遇到難題,他給出的只有三個字“解決它”。也有很多人會發出疑問:只讀了5年私塾的謝輝憑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發明創造? 謝輝告訴記者,首先是事業心和責任感,沒有這一條什么都不成功;第二個是學習,不但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而且要向每一個同志學習,只要他有一點長處就要學;第三個要及時總結經驗,這樣才會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