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年的扶貧工作中,貧困群眾一直是各級扶貧單位關注的重點。近年來,市級機關各部門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參與結對幫扶,數以萬計人次黨員干部與貧困群眾結成窮親,共謀脫貧致富路,有效擴大了扶貧效果。 宣堡鎮梅埝村村民姜國慶一直以做瓦工為生。今年,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他與鄰村村民合伙開發了螃蟹養殖項目。日前,記者前往采訪時看到,蟹池里的螃蟹長得個大體肥,每只足有三兩左右。姜國慶告訴記者,這兩天,他們天天有蟹運到無錫市場,這些螃蟹在那里很搶手。 姜國慶說:“現在螃蟹已全面上市,每天上市賣100-200斤,按照以前人家養的經驗,保本應該不成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到1998年時,我市黃橋老區鄉鎮有貧困家庭20000多戶,貧困人口80000多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市級機關各部門每年組織“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幫助特別困難的家庭解決生活困難,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廣大參與結對幫扶的黨員干部針對不同家庭的實際,幫助貧困群眾論證致富項目,尋找脫貧捷徑。僅2005年至2007年,就扶持發展了1000多戶種養植專業戶。 劉陳鎮副鎮長吳光明介紹說:“幫助困難戶找一些致富項目,例如養豬、養羊等,上不起學的,有關掛扶單位就資助上學。” 針對不少貧困家庭無青壯勞力實際,近兩年,各部門加大了高效農業的支持力度。宣堡鎮梅埝村村黨總支書記郭興民告訴記者,貧困群眾將承包地租出去,一畝田就可以得到1000元左右的現金收入。加之農業項目用工要求不高,一些年齡較大的貧困群眾也可以來務工。因此,扶持能人發展高效農業,來帶動沒有能力發展致富項目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可作為一條扶貧新路徑,值得進一步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