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艱難的起步,還是后來的大繁榮,我市的社會事業發展始終體現著“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特點。 在我市最繁華的鼓樓中心區,文化藝術中心大樓是我市的標志性建筑,在它的西邊是影視娛樂城,它的東邊是仙鶴灣風光帶,正是這些隨處可見的文化設施,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城市增添了人文魅力。 解放前,泰興的文化事業可以是說是一無所有,舊社會留給人們的只有一座泰興大戲院。60年代,在黨的文藝路線指引下,我市的文化事業開始“為群眾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改革開發以后,我市的文化事業又有了較快的發展。 60年來,在“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引領下,我市在發展社會事業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思路,與時俱進。每天下午,溪橋鎮南殷村的“農家書屋”里總是人來人往,農忙之余,村民總愛到家門口的這個小屋來看看書,增長見識。 遍布城鄉的社會事業資源,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據了解,我市到今年共建成這樣的“農家書屋”150家,覆蓋率近50%。2005年,我市被正式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有線電視網絡實現了村村通,村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提升。現在,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正在整體有序推進,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