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夕,我市又有五十多名“社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慈母般的關懷,將會使全市近千名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泰興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趙玲的父母親都在上海工作,一年回來也就一兩次,平時趙玲和姐姐兩個人跟著奶奶過日子。兩天前,趙玲第一次來到了自己的“新家”,因為從這天起,在泰興三院工作的楊淑微認下了她這個干女兒。 社會媽媽楊淑微說:“星期六、星期天,奶奶不在,或者奶奶在,你想到這邊玩,你就自己過來,打個電話說:干媽,你有空嗎?我想過來玩!好不好啊?” 在“社會媽媽”楊淑微家中,趙玲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這個上午,略帶羞澀的笑容一直蕩漾在趙玲的臉上。 留守兒童趙玲說:“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認了一個干媽,就算自己的媽媽在上海,我在泰興也能感覺到一個溫暖的家。” 同樣是在兩天前,父母都在江陰工作的盈昕也有了自己的“新媽媽”,在延令街道辦工作的戴建茹將會與孩子牽手,用親情愛撫盈昕、用真情呵護盈昕。 今年國慶中秋節前夕,在泰興鎮婦聯及泰興鎮中心小學的牽線搭橋下,30多名留守兒童與“社會媽媽”牽手,這些“社會媽媽”除了在經濟上、物質上給予留守兒童以資助外,著重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為養成等方面給予引導與關懷。中秋節前后,全市將會有近千名“社會媽媽”來到留守兒童身邊,給他們以各種形式的關愛。 市婦聯副主任科員于荷香表示:“希望通過一幫一,多幫一的結對形式,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濃烈氛圍,為留守兒童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