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白鶴洲在揚中縣一家派出所工作,十月一日回泰興探親的他,見到的是三年自然災害困擾下的泰興。
白鶴洲說:“泰興沿路上,沒有工業,沒有汽車什么的,沿路上我看到樹葉子都被蟲子吃光了,我到家的時候,也看到樹是光的,那時候才知道蟲災很厲害。” 1959年是“三年自然災害”的第一年,從受災面積看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除旱災、霜凍、洪澇、風雹外,還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多見的蝗災、粘蟲災、鼠災。最困難的時候,人們連飯都吃不飽。 白鶴洲說:“那時候吃‘觀音粉’,吃黑土,我也嘗試過的。” 在發生天災的同時,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的三年,“左”傾冒進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大失調。
白鶴洲說:“不是打稻子嘛,脫粒的時候,村支書在那兒過秤,連殼子稱,浮夸。本來一百斤都不到,只有九十幾斤,他稍微手一打,一翹,就說:好,一百多斤。 就這樣,白鶴洲在泰興度過了1959年的十一。
白鶴洲說:”我回來連蘿卜都沒得吃,曾經為這個事情,我回揚中的時候還被批評了好幾次。我說吃蘿卜是“抗木牌”,說自己回家抗了幾天的“木牌”,結果,整風運動的時候,搞了我好幾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