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畜牧業通過深化畜牧獸醫體制改革、科學規劃規模養殖、政策扶持帶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等措施,加快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的轉變,呈現出規模擴張、效益遞增的發展態勢。 我市既有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江鄉鎮,也有經濟相對薄弱的黃橋老區。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統籌規劃,大力發展以黃橋、城黃工作片為主的生豬產業帶,以沿海安、如皋鄉鎮為主的山羊產業帶,以沿江、沿靖鄉鎮為主的家禽產業帶,以如泰運河為軸心的奶牛產業帶,形成“三帶一區”的區域發展格局,占全市養殖總量的70%左右,已建成畜牧養殖小區22個,專業合作組織51個,畜禽規模養殖戶4818戶。 政策的扶持激發了廣大養殖戶的發展熱情。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大以獎代補力度,在招商引資、規模養殖、品種改良、品牌建設、產品出口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另一方面加強政策研究,破解養殖用地難的問題,通過政府貼息等多種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支持畜牧業發展,近三年,共投放貸款近9000萬元。 2007年,我市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制定出臺了 《泰興市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按照公益性與經營性相分離的原則,歷時三個多月全面完成了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任務,市鄉兩級財政共投入3000多萬元,全面解決了基層獸醫站退休人員、老人員“老有所養”問題,所有在職在編人員的工資全部納入市財政發放,充分調動了廣大獸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近年來,我市致力于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著力在推進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上下工夫。全市已建成農產品加工園區一個,種豬場兩個,種羊繁育基地一個,人工授精站三個,大型屠宰場一個,認證無公害養殖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各九個,綠色食品兩個,形成了香腸、耳膏、腸衣等七大系列畜牧業精深加工產品,實現了就地轉化,加工增值。2008年實現畜牧業產值21.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