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上了年紀的人,對始于上世紀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應該都是記憶猶新,“公私合營”曾經是一段難忘的歷程。 1948年,許俊南參加革命工作,開始在泰興縣縣政府警衛連工作,后轉到泰縣江海公司,該公司屬蘇中三分區支公司,是黨領導下的商業機構,經營各種物資,解決軍需和民用。1949年,新中國成立,許俊南在黃橋參加了慶祝儀式。 據離休老干部許俊南介紹,1949年10月1日,黃橋鎮在模范小學召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大會有三千多人參加,分別上街游行,游行期間高呼口號,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偉大的毛主席萬歲,聲音宏亮,遍及整個黃橋鎮的大街小巷。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歷史的選擇。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年的探索,到1953年,中央正式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總路線的指導下,中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始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實現“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大體經過了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許俊南回憶說:“利用他們在國際上的名聲,有利、合法經營,限制他的非法經營、逃稅,改造他資產階級思想,要跟在勞動人民后面走,跟在工人階級后面走。” 在這個過程中,泰興和其他地方一樣,大多采用了和平贖買的方式。 許俊南說:“資本家的所有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債權,通過清產核資,確定他的所有清產核資的金額,作為他參加公私合營的股金,按照股金,對他實行贖買政策定性,20年不變。” 為做好這一階段的工作,1955年11月中旬,泰興縣抽調二十多名干部到揚州學習,學習對私改造的步驟、方法以及經濟學等,許俊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原本定于三個月的學習,后來就提前結束了,所有學員都投入到公私合營的高潮中去。 1956年初,全國范圍出現社會主義改造高潮,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當時,由泰興縣政府補辦手續,批準泰興城棉布、百貨、中藥等十多個行業和萬慶棉布廠實行公私合營。1956年,全國實施公私合營,泰興各企業升旗敲鑼打鼓。特別是有一些資本家主動要求參加公私合營。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為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在后來的工作中,許俊南一直從事經濟管理工作。1979年,許俊南被調到剛剛組建的市物價局,參加了物價改革。 許俊南認為,物價改革的重大意義是繁榮經濟、繁榮市場,讓經營者和生產者有自主權。 今天,看到各種經濟成份共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商品極大豐富,作為過來人和見證者,許俊南感到十分欣慰,他明白一個道理:改革發展生產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