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是一種支農惠農的政策性保險,同時又具有誰投保誰受益的市場化特征。當前,我市高效規模農業方興未艾。隨著大批具有產業特征的種植園、養殖場的不斷涌現,農業保險將在抵御自然災害和重大疫情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9月5日下午,中國人保財險泰興支公司工作人員來到蔣華鎮宏明蔬菜種植園,了解續保相關情況。宏明蔬菜種植園有200畝大小規模,主要種植西瓜、韭菜、茄子、白菜、萵苣等各類蔬菜。2007年,宏明種植園創辦頭一年就遇上了嚴重的冰雪災害,大棚及棚內作物損失達到數十萬元。這當頭一棒讓園主楊宏明意識到了農業保險的重要性。2008年,宏明種植園參加了農業保險,今年上半年,楊宏明就嘗到了參保的甜頭。今年6月5日下午2點,下了一場大暴雨,當時田間主要長的是西瓜,全部被砸爛了,保險公司一次性賠了6萬多元,他當時投保只花了2萬多元。 近兩年,伴隨著各類資本向農業生產領域加快集聚,我市高效農業的規模不斷擴大,設施水平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市僅連片種植在50畝以上、畝產效益在2000元以上的高效農業項目就有70多個。自去年以來,引進三資農業項目達到300多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鄉鎮今年都要建成5000畝規模的高效農業園區。高效農業的崛起,特別是大批戶外設施農業的發展,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同時也提升了農業生產成本。在科學防范和抵御潛在風險、保持全市農業穩定發展上,農業保險大有可為。 市委農工辦副主任袁玉明介紹,他們已經進一步修訂了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條款,主要是兩個突破,第一個是在保險標的上,發展了過去單一的聯保方式,變為可以對大棚和棚內蔬菜實行聯保和單保,二是在農戶承擔的保費繳納比例上,由過去的40%降低為20%。 市委農工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國家實施農業補貼的一種手段,農業保險國家各級財政提供的補貼占70%到80%。今年,我市在繼續保持小麥、水稻、油菜、奶牛和能繁母豬參保率100%的基礎上,預計設施農業的參保面積將達到3000畝,參保育肥生豬計劃達到50萬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