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詩人靠激情,畫家靠感覺。我市退休工人周怡剛用五年時間,將新中國成立以來三代領導人的肖像以及他們各個時期的重要講話全都創作成瓷板畫,真實地再現了偉人的風采和神韻。 來到周怡剛家的客廳,你一定會被那掛滿四面墻壁的瓷板畫吸引。作品中,花鳥走獸,筆精色妙,栩栩如生;人物肖像,神采奕奕,盡展風華。不久前,他剛剛完成了十多幅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肖像瓷板畫。這些作品是對祖國60華誕的獻禮,凝聚了周怡剛對黨和國家的特殊情結。 周怡剛于1964年當兵,對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今年67歲的周怡剛自幼愛好畫畫,但由于家境貧寒,他一直沒有機會接受專門的學習。到部隊后,領導發現了他的特長,專門把他送到上海接受專業的美術學習。組織上對他的這份特殊的關懷,令周怡剛充滿了感激。從那時起,出于對偉人特殊的情結,他就專門搜集毛澤東等人的肖像和資料,并且暗下決心,總有一天要通過自己的畫筆,將偉人的神采風韻展示在眾人的面前。 退伍回來后,他一直從事美工,用國家教給的一技之長,完成心中的夙愿。他想來想去還是用瓷畫的方法,用中國最傳統的表現方法來表達,因為瓷畫永不褪色,又非常莊重。 瓷上作畫,與傳統的宣紙上作畫迥然不同,筆觸泥胚,如泥牛入海;顏料色彩,也難現本色,遠不比在紙上那般色墨恣肆,暢快淋漓。周怡剛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很多難題,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除了肖像瓷板畫外,周怡剛還別出心裁地將三代領導人在各個時期的重要講話也用瓷板記錄出來。雖然一共只有18幅作品,但卻花去了他近五年的時間。這五年間,曾有很多地方要聘請他,他都婉言謝絕了。在他看來,這五年,他完成的不只是作品,而是一個夙愿,一份難以回報的恩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