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8月28日召開的市慈善總會換屆籌備暨慈善捐贈動員大會上了解到,我市將以慈善總會換屆為契機,從現在起到9月底,力爭募捐資金2000萬以上,以增強慈善救助實力,更好地幫助貧困群眾。市領導高亞梓、張澤民、王越、呂炳生、朱從云出席會議。
我市慈善總會自2005年3月成立以來,許多企業和個人踴躍向總會捐贈,泰隆集團、中丹集團、濟川藥業、石油機械配件廠、永豐集團等企業捐贈總額均在20萬元以上,新浦公司于去年年底和市慈善總會簽訂協議,用10年的時間捐贈500萬元,臺商蔡鶴根先生個人分兩次捐資70萬元。正是社會各界的愛心相助,到2008年底,慈善基金總量達到554萬元,共落實救助資金148萬元,救助特困群眾1450人次。
市委副書記張澤民指出,雖然我市在捐贈和救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市慈善事業的發展仍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現在基金總量不大、捐贈氛圍不濃、慈善網絡不全。
目前,我市城鄉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孤兒、城鄉邊緣困難群體、白血病患者中的困難人員合計超過10萬人,如何解決這部分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是事關社會和諧的重大課題。
市長高亞梓強調,要以這次慈善總會換屆為契機,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開展“慈善一日捐”、單位捐贈、社會各界人士捐贈和市外泰興籍有識之士捐贈等活動,力爭在9月底募集資金2000萬元以上,為做好今后的慈善工作奠定較好的物質基礎。要采取節日慰問、特困救濟、掛鉤幫扶、捐資助學等方式,切實幫助解決困難群體在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要認真落實好財政政策,調動、保護好企業參與慈善捐贈的積極性;要形成救助促募捐、募捐促救助的良性循環形勢,制定救助計劃,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實施科學救助,把有限的慈善資金用到黨和政府最關心、社會困難群體最需要的地方,確保慈善基金救到實處。
【短 評】人人獻出一份愛 涓涓細流匯成河
樂善好施、扶危濟貧,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美德。千百年來,無論是儒家的“仁者愛人”、道家的“道濟天下”、佛家的“普渡眾生”,還是普通百姓的相互接濟、有錢人的慷慨解囊,直到共產黨人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無不體現出慈心為人、善行濟世的美好追求。
今天,我們踐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群眾認同的全面小康社會,更加需要正視關注身邊的10萬困難群體。通過人人獻出一份愛、涓涓細流匯成河,既為弱勢群體送雪中之炭、解燃眉之急,又符合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要求。
慈善是一盞燈,照亮你我心靈;慈善是一種愛,溫暖你我情懷;慈善是一顆種子,播種希望,收獲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