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殘疾人群體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眼下,在我市,廣大殘疾人不僅有了自己的組織,而且以更自信的姿態,平等參與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共享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成果。 8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市康復中心采訪時看到,經過一年多的運行,這里的康復訓練設施已開始發揮作用。據介紹,目前,中心長期免費在訓的0-8歲腦癱兒童有32名;每月兩天免費訓練家長,參加家庭訓練的腦癱兒童有43名。 殘疾兒童家長黃國英告訴記者,他們去年11月份起來這里做康復訓練、健康療法,經過半年時間的康復訓練,現在小孩得到很大改善。 我市殘疾人口眾多,過去都是自己管自己。1991年,市殘疾人聯合會應運而生,鄉鎮殘聯和村一級殘聯也在隨后兩年紛紛建立起來。目前,全市68400名殘疾人全部實現網上信息管理,都能就近找到“娘家人”。最近四年,通過各級殘疾人組織,我市為貧困家庭實施免費白內障手術510例,免費發放盲杖、拐杖、助聽器、收音機25000余件,累計安裝假肢糾形器90多套。目前我市有康復機構三家,參與集中康復和家庭康復訓練的聾啞、智障、腦癱殘疾人達100人左右。1992年建立的民營聾兒語訓中心剛創辦時只有十多張椅子、幾間平房,現在已有2000多平方米的校舍,幾十套殘疾兒童玩具,每年在校的聾啞兒童有二三十名。 據市聾兒語訓中心主任周靜芳介紹,17年來,共有360多名聾啞兒童從他們這里回歸社會,到小學、中學、大學上學,而且這些孩子在那邊都刻苦學習,成績比較優異。 平等參與社會事務,平等共享發展成果。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化生產的分工越來越細,在我市各條經濟建設領域,政府通過培訓、引導和政策扶持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更多機會,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以自信的姿態活躍其中,殘疾人就業率的穩步提高成為社會文明的顯著標志。市殘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有殘疾人福利企業78家,共吸納殘疾人2300多名。市殘聯成立以來,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50多期,累計培訓殘疾人6000余名,就業率達到95%。眼下,全市有近兩萬名殘疾人在服務業、修理業、種養殖業等領域自食其力,其中有不少殘疾人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以殘疾之軀實現了自己的財富人生。 凱越圖文設計中心沈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這家圖文設計中心創辦于2005年,有員工4名,本著誠信經營、精心服務的理念,目前業務量總體來說還可以。 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封紅年說,廣大殘疾人也自尊自強,由18年前的依靠救濟為主,轉化為現在的自主創業,全市殘疾人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至此已全部建成。 封紅年告訴記者,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市正在大力構建殘疾人生活社會保障體系,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5700多名重殘無業人員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已有14000多名殘疾人參加了意外傷害保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