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農橋本是件造福群眾的好事,可河失鎮三軍村三洋西橋由于在選址過程中出現不同意見,產生矛盾,以至于停工兩年,拖到現在還沒有建成。 三洋西橋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橋面只有1.8米寬,兩邊沒有欄桿,由于年久失修,已成為險橋。2007年,村干部通過當地兩名知名人士的牽針引線,籌集到修筑兩張橋的資金,三洋東橋當年就修筑結束,三洋西橋3.5米的橋面也鋪筑完工,但在下樁時,由于選址出現的矛盾而導致施工中斷。 河失鎮三軍村黨總支書記何永泉介紹,當時群眾的一種意見就是橋應該從兩邊分,從原橋的中間往兩邊分,造三米五的新橋,另一種意見是按路行,橋對著路造。 從原橋的中間往兩邊分,橋造好后,為了與路面取直,將會占用到部分村民的耕地;橋對著路造的話,橋將頂著一村民的門口。雖然河失鎮、三軍村的干部多次調解矛盾,但一直沒有圓滿解決。 就在這爭議中,三洋西橋長時間沒有造起來,橋南邊已經出現了斷頭,而且新鋪筑的橋面還堆在路邊,又影響通行。 村干部說,目前鎮村兩級正在積極論證建橋方案,他們也將在近期內依法執行,保證在收稻子之前將橋修筑完工,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編后】 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過程中,經常有一些工程會涉及到部分農民的利益。俗話說,兩權相輕取其利。只要對大多數人有利,對發展有利,我們就要努力去做好。這就需要鄉鎮村組干部耐心細致做群眾工作,妥善解決相關矛盾和問題;涉及到的村民也要有大局意識、法制意識,這樣才能共同營造一個和諧、便利、優美的公共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