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的皇宮樓閣到現代的高樓大廈,“建筑”是見證一個時代發展最顯著的標志之一。上世紀50年代末,縣市一級也有了有文憑的建筑技術人員,F年71歲的許鴻達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8月18日,記者見到許鴻達時,他正在整理幾十年來在各大雜志上發表的學術論文。許老打算將他在建筑行業50年的實踐經驗整理成冊,留給后輩參考。 1959年,許鴻達從揚州工業?茖W!肮I與民用建筑”專業畢業,服從組織分配,離開家鄉南通,來到了泰興。一到泰興,許鴻達接到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為泰興中學設計第一棟二層教學樓。 雖然當時只是初出茅廬,但令許老自豪的是,歷經了50年的風雨滄桑,這棟樓依然保存完好。1963年,組織上安排許鴻達和其他幾名技術人員組建一個建筑器材廠,以生產水泥制品為主。當時國家正處于經濟困難期,木材非常緊缺,農村改建住房十分困難。 在建筑器材廠,許鴻達一干就是三十年。他們生產的各種水泥制品,不但解決了我市建材緊缺的難題,同時也為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特別貢獻。其間,他撰寫了許多工作論文,為省內外同行解決了一些生產難題。 1993年,隨著泰興建筑業的快速發展,許鴻達又投身到建筑大軍,成為建筑行業的技術骨干。1999年退休以后,許老還時常奔波于建筑工地,為工程督工把關、進言獻策。50年來,泰興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錯落有致的現代住宅小區,這一切,許老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