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醫院離休老干部王家駒、熊清波夫婦,今年都已是八十多歲高齡了。解放初期,懷著對泰興人民深厚的革命感情,夫婦倆放棄上海優越的條件來到泰興,全身心投入基層醫療事業,一干就是一輩子。 今年81歲的王家駒老人,祖籍江蘇淮安,1945年參軍。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醫務人員非常緊缺,王老便加入到部隊的醫務培訓班,6個月的培訓一結束,他們一班人便隨部隊上了前線。 全國解放后,1951年,王家駒隨部隊駐扎在上海農場。在工作過程中,他結識了農場醫院女醫生熊清波,第二年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1955年年底,王家駒因為感染肺結核,不得不轉業休養。可是當面臨轉業去向時,他既沒有陪妻兒一起留在上海,也沒有回淮安老家,而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來到泰興。 離休老干部王家駒告訴記者,泰興大大小小的戰役他都參加了,所以部隊、泰興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情也很深刻。當時部隊都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老百姓對他們非常好,革命感情是什么都沒法比的。 轉業那年,王家駒已有兩個子女,并且在上海有著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但不管愛人、同事如何勸說,王家駒仍堅持自己的決定。最后在王老的影響下,一家人一起來到了泰興。當時,泰興的醫療條件十分簡陋。 隨著國家的發展和醫務人員水平的提高,城市的醫療工作每年都有所突破。1966年,毛澤東主席提出:要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王家駒第一個帶著醫務人員扎進農村,為偏遠地區的老百姓送醫送藥。 作為老一代醫務人員,經他手搶救的患者難以計算;作為老一代醫療專家,經他手培養的醫生難以計算。1990年離休后,因為工作的需要,王老又堅持工作了十年,直到2000年,他才真正從崗位上退了下來。回顧60年崢嶸歲月,作為一個泰興醫療事業發展的參與者,王老夫婦充滿了自豪和感慨。現在,老兩口共同的愛好就是書畫創作,他們經常寄情于字畫間,表達對祖國60華誕的美好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