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我市在市三高舉行2009年夏季大型人才招聘會,為廣大高校畢業生送上了高質量的 “崗位大餐”。 在市三高2009夏季人才招聘會的現場,可以說在這里感受到的氣氛一點也不亞于今天的天氣,非常的火爆,現在每個攤位前都是人頭攢動,而室外還不斷有求職者趕來。 很多招聘展臺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求職者們認真閱讀招聘啟事,并送上自己的簡歷。市人事部門在現場設立了就業、創業咨詢臺、求職登記處、職業技能培訓服務臺,免費為招聘會當天未能找到合適崗位人員、無技術無特長的求職困難人員和特困家庭、零就業家庭的畢業生服務。 求職者謝明慶說:“我覺得這邊提供的崗位挺多的,找一份工作先做起來,先積累一點工作經驗。” 此次參加招聘的共有180家單位,提供崗位近5000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機械、化工、營銷、電氣、文秘等專業。一些招聘企業還別出心裁地提供了創業崗位。 香港蘇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沈維新說:“我們在全國各省各市各縣級市全部要設立我們的辦事處,希望我們的大學生珍惜我們這次的創業平臺機會,實現人生的價值。” 截止上午11點,整場招聘會已經吸引5000多人進場應聘,求職人數創歷史新高,其中達成意向的超過50%。 新聞鏈接:求職者調整心態 服務性崗位受歡迎 從招聘會現場情況來看,企業對服務類、機械制造類人員需求較大。采訪中記者注意到,這類大學生過去從不考慮的崗位,如今非常受歡迎。 王海燕是一名本科畢業生,她此次應聘的是某大型商業企業的企劃崗位。面對就業現實,原本希望進入事業單位或大型國有企業工作的她放低了自己的期望值。 王海燕說:“剛畢業沒什么經驗,然后從基層做起,然后積累經驗,將來有可能做到管理層。” 記者在招聘現場發現,有小王這樣想法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以往不被大學生看好的服務業眼下已成為職場黑馬。較低的門檻和較好的前景讓擺正心態、務實求職的大學生們看到了新的機遇。 某招聘單位工作人員楊愛萍說:“今天登記的人比較多,我這邊有50個左右。” 不過,同樣亟需人才的科技型企業和機械制造業卻面臨著招不到人才的尷尬。這類企業提出了科研經驗、高技能等要求,讓不少剛出校門的應屆大學生望而卻步。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人力資源市場上出現的這種冷熱不均,供需錯位現象,還需要大學生根據自身職業規劃,提升技能,提高能力。招聘企業也應該報以寬容態度,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提供培訓機會,使供需雙方實現理性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