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惠及農民的醫療保障制度。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這一制度作為解決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切實舉措來抓,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進力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連續三年超過99%,達到全面小康指標。
7月15日下午,即將從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出院的泰興鎮南郊村村民盧春榮非常開興。原來老盧前些天因患冠心病住院12天,總共花去3255元醫藥費,由于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他出院時可以獲得醫療費用補償1000多元。
近年來,我市按照“惠民、便民、利民”的要求,不斷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健康快速發展,全市參保人數達96.9萬人。
同時,我市大幅提高籌資標準,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人均籌資標準由當初的35元提高到現在的100元,其中農民個人只需繳費20元。去年以來,我市及時調整了合作醫療補償方案,提高補償比例,參合人員最高補償額也由3萬元提高到6萬元;癌癥、尿毒癥等不需住院的特殊病種門診由3種擴大到7種,補償封頂線由1500元提高到6000元。
【新聞鏈接】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指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互助共濟制度。在江蘇省確定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值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為85%以上,我市在2006年就達到99.5%,達到并超過了全面小康社會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