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7月份了,新種的稻子也都長上來一尺來高了,但在溪橋鎮的中鹽村卻有一塊麥地至今還沒有收割。 日前,記者來到溪橋鎮中鹽村,看到近80歲的黃仁天,盤坐在小兒子家門前的地上,撥弄著自個兒晾曬的一點蔬菜,身后是老倆口居住的小屋,屋里只有一張床。而就是這間小屋,還是今年年初在老人的外甥干涉下才得以安住的。過去近10年的時間,老人只能住在路邊高壓配電箱旁邊的配電房內。 溪橋鎮中鹽村村民季連生說:“后來是他的外甥把家里的一些事進行了處理,當時也有地方干部,當時田怎么分我們不清楚。老兩口平時吃飯,是兩個兒子一個月一個月的輪。” 這兩個兒子一人一棟三間三層的樓房,竟然沒有一間可以容納父母居住的地方;讓父母的外甥出錢來撫養老人;竟然寧可讓老人自己耕種的麥子腐爛在田地里,兒子們卻不幫助收割。但可憐的老人還在為了兒子的臉面,幫著兒子掩飾著。 黃仁天說:“幫了收的。怎么到今天還沒收好?人家稻子都長上來了?已經收得差不多了。” 而這兩個兒子在干什么,對此怎么看呢? 老人的大兒子黃富民說:“去年麥子是我收的,今年應該輪到老二收。” 老人的二兒媳彭麗瓊說:“老人也沒講這個田是我們收還是老大收,所以就不敢收。” 麥子依然沒人收割,枯焦的麥穗、年邁的老人還能經受得起多少風雨?老人渾濁的淚光、村民們的意見,不知能否喚起兩個兒子的良心與責任。 溪橋鎮中鹽村黨總支副書記黃中亞表示:“村里準備進一步做工作,上門將兄弟兩個說服,對上人要有孝心。對于田的問題,分給他們兄弟兩個種。” 編后: 養兒防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希望兩個兒子能團結一心,給老人盡好孝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