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送孩子參加培訓班,家長們也有自己的苦衷: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父母都要上班,不參加補習班,那讓他們去哪?相關人士認為,上與不上培訓班不能一概而論,合理引導才是關鍵所在。 小學生張炫今年的暑假就過得比較輕松。暑假一開始,他就制定了學習生活計劃。在和父母商議后,他報名參加了自己最感興趣的乒乓球訓練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和張炫的父母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也不少,他們并沒有“隨大流”,而是通過合理的引導,把假期安排的自主權交給孩子。 不過,很多家長也有自己的擔心,如果放任孩子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這樣一個暑假下來,成績肯定會下降不少。 對此,教育人士認為,如果是自理能力強的學生,不妨把暑期時間放手給他們安排,而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地給他安排假期輔導。 其實,無論哪種方式,家長都不要把孩子的暑期安排得滿滿當當,畢竟,輕松、快樂、有意義才是假期生活的主題。除了上培訓班,假期里應該讓孩子多接觸社會,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孩子有時間做做家務,或結伴出游,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記者認為,要讓孩子過個快樂而有意義的暑假,不是單靠學校或家長單方面“減負”所能解決的,需要全社會持之不懈的努力。比如,學校能否引導學生成立一些校外興趣小組,家長能否減少外出應酬多陪陪孩子,社區能否建立學生活動中心等等。總之,學生有時間了,還要讓學生有地方玩,有地方樂,這樣,“快樂的暑假”才能變成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