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農業的發展最終目的是要把產品變成商品產生經濟效益,由此看來,市場的開拓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效農業發展初期,我市通過規模擴張,提高本地蔬菜的知名度,解決了市場銷售瓶頸問題,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僅僅依靠低價批發還不夠,我市還需建立自身的市場、開發加工,讓高效農產品真正實現高效益。 破題:農產品多途徑銷往市外市場 溪橋高效農業園三千多畝韭菜當初由鹽城農民的百畝韭菜發展而來,過去百畝蔬菜只需要銷往無錫一家,但現在三千多畝韭菜銷往哪里、怎么銷,一直是溪橋黨委、政府所關注的問題。去年,當地政府曾組織市場銷售隊伍,開發韭菜銷售市場,發揮了開拓作用。如今政府不要再過問市場銷售問題,每天來自無錫、揚州、上海、蘇州等地的客商,自發到田頭收購韭菜。 與溪橋農業園區一樣,高效農業先行鄉鎮通過擴容增量吸引了周邊大中城市客商的眼球,銷售方式也由過去的上門求銷到定點銷售或客商上門收購,市高效農業園區設施蔬菜面積已達8200畝,蔬菜銷售旺季每天上市量超過15噸,由于有了充足的固定客戶和不斷發展的新客戶,蔬菜產銷兩旺。據統計,全市高效農產品85%以上銷往市外,體現了較高的市外市場依賴度。 難題:市外農產品初級銷售兩難境地 農產品銷售有三種價格,一個是批發價,第二個是零售價,第三個是加工升值后的價格,顯然靠批發出去的價格是最低的,在高效農業發展初期,只有靠成批對外銷售,才能解決蔬菜產銷量的問題,但高效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勢必要通過自身市場的建設,來使農產品加工升值。 分界高效農業園區甜豌豆生產今年規模首次突破1萬畝,規模化的發展吸引了十多家國內食品加工企業上門收購,當地種植戶起初確實欣喜了一番,收購價也不錯,但到了甜豌豆生產后期,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分界鎮王廠村甜豌豆種植戶介紹,豌豆價格最高的時候一塊三毛錢一斤,現在只剩下5毛錢一斤,還沒有人愿意收。 從當初一百多畝的訂單生產最低價保護收購到規模生產后的市場銷售,分界甜豌豆種植者第一次感受到了市外市場銷售的無助。分界鎮趙莊村黨總支部書記趙登平告訴記者,收購廠家多了,有利有弊,開始收購時競價搶購,但后來他們收足以后,多家老板聯手壓價,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解題:建設自身市場 深加工保值增效 分界甜豌豆收購商來自浙江、山東等地,他們本地并不生產甜豌豆,卻有加工企業。我市甜豌豆生產規模較大,但自身缺乏調控市場的加工廠家。 分界鎮趙莊村黨總支部書記趙登平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多動腦筋,多做文章,希望創辦自己的食品加工廠,抵御市場風險,增加效益。 據了解,全市高效農業種植面積已超過了六萬畝,豐富的農產品為深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今年3月6日市農業加工園區在新街鎮掛牌成立,自身市場建設、農產品加工拉開序幕。 【記者感言】 市外市場的開拓和自身市場的建設、加工,是高效農業市場發展的兩個階段,體現了兩種理念,會帶來兩種效益。當高效規模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通過自身市場的建設、加工,減少對市外市場的過分依賴,這將成為高效農業規模化良性發展的必然抉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