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月起,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藥店“坐堂行醫”等現象是執法檢查的重點。 6月17日下午,市衛生監督所在工商、公安及黃橋鎮等多部門的配合下,對黃橋地區部分藥店設置“坐堂行醫”的現象進行了突擊檢查,在突擊檢查的五家藥店中,有三家藥店里的“醫生”身穿白大褂,面前的桌子上放著醒目的“免費咨詢”標識牌,同時還有聽診器、血壓計等。 此次被檢查的5家藥店中,有三家存在“坐堂行醫”的現象。這些所謂的“醫生”,在現場并不能夠提供出《醫生執業證書》,藥店也未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據執法人員介紹,一些人為了省事、省錢,有病就直接去藥店買藥,自己拿不準的時候,就會去求助藥店的銷售人員,而這一自然形成的市場需求也誘發了藥店“坐堂”醫生現象。但“坐堂”醫生素質良莠不齊,遇到醫術差的,就會出現誤診;還有一些醫德不良的“坐堂”醫生,為推銷價格高的藥品,故意夸大病情,誤導患者;此外,藥店“坐堂行醫”還導致無證、非法行醫的泛濫,帶來監管難題。 市衛生監督所醫療監督科科長樊立桂介紹,絕大多數坐堂行醫的醫生都是退休醫生,目前也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 記者認為,藥店“坐堂行醫”之所以有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為了圖方便和省錢,但要從根本上消除患者對“坐堂”醫生的依賴,形成長效的治理機制,還需要加強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建設,盡可能讓醫療服務的價格保持在合理的范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