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趙建明 記者 孫紀剛)連日來,位于蔣華鎮毗蘆村的天馬服飾有限公司內一派繁忙景象,車間內,縫紉機馬達聲此起彼伏,工人們正在專心致志地趕制一批出口服裝?偨浝砩虒W聞介紹說,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年底,目前企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用工需求不足。他還新上了電腦繡花項目,并添置了部分自動化制版、裁剪設備,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加工能力和產品質量,為企業的跨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之前,商學聞一直在浙江一家知名服裝企業擔任總經理達10年之久,年薪達20多萬元。但是,從少年時代起,他就一直想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企業,帶動和幫助家鄉的父老鄉親共同致富。2004年,他毅然和妻子回到故鄉毗蘆村,創辦了天馬服裝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吸納了本村70多個勞力務工就業,員工總數超過了100人,年收入都在2萬元左右。2008年,企業的加工純收入達360萬元,上繳稅收60多萬元。 (一) 蔣華鎮毗蘆村位于江平線和廣七公路干線的交匯處,有著優越的區位優勢。商學聞和妻子都有著豐富的服裝加工、外貿管理經驗,而毗蘆村兩委會一班人,對于商學聞夫婦這樣的創業者,更是求賢若渴。2004年10月,當商學聞向村黨總支書記李新泉提出回鄉創業的想法時,立即得到了村兩委會的重視和支持,商學聞很順利地租下了毗蘆村的部分閑置廠房。村黨總支書記李新泉包攬了工商、稅務、銀行等一整套手續,天馬服裝有限公司當年就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氛圍中順利投產。 然而,企業創辦不久,企業就遇上了一個意料不到的困難,差點讓商學聞的企業曇花一現。當年年底,時至年關,商學聞將一批價值20多萬元的服裝發往蘇州某外貿公司以后,對方借口質量問題而拒付貨款。對于商學聞來說,這20萬元錢可謂是救命錢,急等著這筆錢發放工資。一籌莫展之際,李新泉帶著村干部來到了商學聞的企業。他告訴商學聞,村里知道情況后,已經為他準備了20萬元現金,隨時隨地可以送到廠里來應急。隨后,李新泉又和商學聞一起趕往蘇州那家外貿公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據理力爭,最終使對方心悅誠服地付清了貨款,并且簽下了新的訂單。 每當回憶起這件事情,商學聞總是感慨不已,更加堅定了在毗蘆村創業發展的決心,立志要把企業做大做強,以更好的業績回報毗蘆村的父老鄉親。 (二) 五年來,商學聞始終秉承“天道酬勤、和諧發展”的創業理念,致力于市場開拓和產品創新,使公司得到了穩步發展。 商學聞深知,以外貿為主的服裝加工企業競爭激烈,過硬的產品質量,說一不二的信譽,才是贏得外貿市場的關鍵。為了確保質量,他建立了一整套規范、細致的工藝標準,還定期開展職工培訓,親自為大家講授各道工序的技術要領,使職工的整體水平大為提高,每批次合格率都達到了100%。有的訂單由于受設備和人力的限制,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交貨幾乎沒有可能。商學聞主動與周邊一些小型服裝加工企業開展合作,將業務分發給各家企業加工,并派出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把關,確保了質量。不僅確保了如期交貨,還帶動了其他小型服裝加工企業的發展。 商學聞特別注重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生產能力和效率。近幾年,企業已經擁有各類服裝加工設備300臺套,2007年又添置電腦繡花設備20多臺,部分工序實現了自動化控制;累計引進各類技術人才30余名,目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堅實保障。 由于注重了質量和信譽,商學聞在同行業當中名聲漸起,吸引常州、蘇州等地的外貿公司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外貿訂單常年不斷。下一步,商學聞還打算走自行設計、制作、加工的路子,創出自己的品牌,把企業推上一個新的發展征程。 (三) 在一個又一個困難面前,商學聞把每一個員工當作了企業的主人,始終與大家同舟共濟。特別是在金融危機面前,企業不僅沒有裁減一個職工,反而吸收了10多個返鄉農民工進廠上班,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帶動父老鄉親一起走上富裕路,一直是商學聞的心愿。近幾年,商學聞已經動員和吸納了毗蘆村70多個勞動力進廠就業。對于外地職工,他也是一視同仁,不僅免費安排了食宿,年底還包車送他們回家和親人團聚。無論資金多緊張,他都沒有降低大家的工資標準,更沒有拖欠一分錢工資,每個職工都自發地和企業同命運,共呼吸,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對于村里的貧困家庭,商學聞更是關愛有加。他每年都要拿出2萬多元,用于資助貧困學子,接濟困難群眾。村民曾紀生過世以后,留下了孤兒寡母艱難度日,他的妻子只好以拾荒貨為生。商學聞知道后,就將曾紀生的妻子安排到廠里做了清潔工,讓她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 此外,商學聞每年還上繳村集體6萬多元,用于新辦各類公益事業。毗蘆村是泰興市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近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越來越多,資金缺口也比較大。只要商學聞知道,他就主動為村里墊付資金,有時候還額外捐款出力,在毗蘆村10多家骨干企業當中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