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圩公殿村擁有3.5公里“黃金水道”的長江岸線,與常州、揚中隔江相望。在建設新農村中,公殿村充分利用江灘荒地,全力打造集休閑、垂釣、餐飲為一體的江灘特色度假村。
記者來到公殿村時,看到村民張宏勝正帶著幾個幫工拿著長長的竹竿在河塘里打撈水藻和漂浮物。張宏勝告訴我們,清理河道、打掃村里的幾條路道和養護好路邊的綠化就是他的工作,像他這樣六七十歲的人,做點不累、不忙的活計,每年還能有個2萬多元的收入,他和老伴過得很開心。
公殿村是個著3000多人口和300多畝耕地面積的合并村,由于村莊人口較多,居住分散,不利于土地合理利用。村委會組織全村的黨員、干部針對村民們對居住環境的期望和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逐步改進、規劃村容村貌。現在的公殿村村組之間全部實現了水泥硬質化路面,河道疏浚也基本完成,村里還建起了辦公樓,村民們有了自己的活動室和閱覽室。
而公殿村人最自豪的是村里發達的個私企業,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一萬二千元以上。今年,公殿村又引進能人投資一千多萬元,開發閑置的近千畝江灘荒地,以江灘特種水產養殖為龍頭,全力打造集垂釣、餐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江灘度假村。
度假村投資人丁幫華告訴記者,這個度假村主要是集生態養殖、旅游、餐飲、賓館以及垂釣項目為一體,養殖項目包括養鳥、養魚,還有一些家禽家畜。另外還有一個設想,就是利用江灘的優勢做一個影視單元,整個規劃正在進行當中。照目前這個情況來看,預計在10月之前基本建成規模。
公殿村先后被授予“省級生態村”、“泰興市小康村”等榮譽稱號,但村黨總支書記馬桂良并不滿足,他要依靠特有的江灘資源,把新公殿建設得更文明、更富裕、更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