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文,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近20年,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帶領全校教職工默默無聞地為眾多殘疾孩子創造了一個愛的大家庭,并將100多名身體殘缺的孩子培養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1991年,年僅18歲的常建文從如皋師范特師班畢業,工作還不到3個月,就來到剛剛創辦的特校擔任校長一職。由于受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加之社會對此認識不夠,當時只招收到16名新生,教職人員也就只有他一人,校舍還是借用的一家幼兒園的辦公場所。經過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現在已發展成為校舍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擁有教職工25人,11個教學班,114名學生的九年全日制特殊教育學校,學校還被評為江蘇省綠色學校。
當學校的硬環境達到一定程度后,學校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就在于校長的辦學思想。如何辦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如 何又快又好地發展特殊教育,促進特殊教育學校健康快速發展,常建文對此做了深入的思考。
常建文表示,特殊教育學校今后的發展方向將面向教育、康復、職業培訓一體化的教育機構。
常建文認為,很多殘疾兒童在經過康復中心三年的康復訓練之后,回到普通小學,在普通小學接受隨班就讀的教育。但是由于隨班就讀老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導致這部分小孩在進入普通小學之后,沒有能夠享受到比較好的隨班就讀教育,導致這些小孩在進入普通學校之后,明顯出現跟不上班級,這也是常建文提出辦一體化教育機構的緣由。
常建文說,按照普通小學教材,在特殊教育老師和特殊教育的手段上,讓這些孩子也能得到比較好的義務教育。
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目標,常建文已經著手對學校教師的弱智學生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弱智兒童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培訓,提前為全面轉軌到弱智教學做好師資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