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市文物工作人員通過深入民間、走訪挖掘,又發現了幾處具有保藏、研究價值的古民居。 5月14日上午,泰州市文化局文物處、泰興市文化局文物管理科人員來到黃橋,對在這次文物普查中新發現的古民居進行現場踏勘。位于羅家巷35號的沿街二層商住小閣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樓框架和閣樓雕花護欄保存完好,再現了當時黃橋經濟的繁榮和發達。而在米巷發現的距今已有四五百年歷史的明代普通民居,其建筑的內弧形屋頂和房間布局、用途,具有較高的保存價值。 在泰興城區八一巷內,工作人員發現了民國時期建造的家族式住宅。3進26間的大宅院、做工精細的木雕柱飾和弓形屋脊,還有厚實的木地板和木墻板,仍然堅固實用。蘇利巷原法院的辦公地址,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民國住宅房。據了解,這處建筑物既有我國民居住房磚雕、木雕的精美,也有西洋風格窗飾和門飾的華麗。這對研究我市民國時期的經濟和文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泰興市博物館館長趙固平介紹,這些古建筑都是當時泰興經濟、建筑和文化的縮影,對今后研究泰興的歷史有很大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