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慶,一位建筑公司負責人,在遭遇中風導致下身不遂后,沒有喪失生活的勇氣,而是專注于技術,潛心發明創造,成為輪椅上的發明家。 5月13日上午,烈日炎炎下,市實驗化工廠的生產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法人代表徐玉慶正拄著拐杖四處巡視。1997年11月,42歲的徐玉慶突然患腦中風,經過4年多的治療,他的大腦恢復了健康,但下半身卻落下了殘疾。作為生活的強者,他從此開始潛心技術研究。2007年,他在全國首次利用氣相沉積法成功生產出高含量的碳酸銨,制造產品的裝置還獲得2007年度省高新技術產品認證書,并納入了國家“星火”計劃,去年一位韓國客商想以300萬元的高價來轉讓這一技術,但徐玉慶沒有同意。 徐玉慶的研究興趣和范圍十分廣泛,像用于無公害蔬菜的顆粒藥肥就是其中之一 。2004年,他在自留地里搞實地操作,經過上百次的實驗,成功研制出CO2固體顆粒藥肥,使用這種藥肥,蔬菜不會產生藥物殘留。這一發明不僅獲得了江蘇省火炬計劃獎,還獲得了國家創新應用科學技術獎。 半身不遂后的徐玉慶,多年來先后獲得了11項實用新型國家發明專利,其中有3項獲得國家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6項已轉化為生產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