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葉余華 程榮浦 吳恒良)走進溪橋鎮特色農業集中區,放眼望去,是一道如畫的風景,這里有鮮綠的津優5號黃瓜、香甜可口的碭山油桃、嬌艷欲滴的寶驕草莓……這里有一個個忙碌穿梭的身影、一張張幸福甜蜜的笑臉……溪橋鎮黨委書記孫群說,他們以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為抓手,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今年,全鎮新增高效農業面積4191畝,新增集中連片種植面積3500畝,新增專業特色村16個,奏響了“特色農業”發展的樂章,為促進農民增收夯實了基礎。 凝聚合力謀發展 “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特色農業的發展,建立了黨政負責人和相關科室掛鉤聯系制度,分解落實高效特色農業的發展規劃和工作目標,把高效特色農業的發展和‘一村一品’特色村創建,作為全年農業經濟和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該鎮鎮長黃建云告訴記者,該鎮還同時出臺了扶持獎勵政策,鎮財政拿出51.8萬元作為支持發展資金。為不斷解放思想,開闊眼界,鎮上還多次組織黨政負責人及鎮村干部去山東、安徽碭山、江陰璜土及本市先進鄉鎮參觀,學習他們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經驗和做法,通過行政推動和政策驅動凝聚合力,在全鎮形成加快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推進“一村一品”的濃厚氛圍。 “一村一品”創特色 積極挖掘能人,為推進“一村一品”解決資金、技術瓶頸問題。翁莊村引進鹽城能人吳必祥種植四季韭菜,從2006年的100畝發展到2008年的1218畝,全村韭菜種植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51%,成了全鎮第一個名副其實的韭菜村。在翁莊村的帶動下,目前全鎮四季韭菜種植面積達5300畝,畝純收入均達5000元以上。華溪居委會引進安徽能人侯翠芝發展油桃種植,三年后畝純效益達6000元以上。鳳靈集團董事長李書春節前投入100多萬元幫助諸馬村發展了410畝葡萄。 實施土地流轉,為推進“一村一品”解決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問題。去年,翁莊、南殷、錢葛三個村均流轉土地500畝以上,南沙、陳橋、朱徐等7個村均流轉土地300畝以上種植四季韭菜,諸馬村流轉土地540畝種植油桃和葡萄,華莊村何灶泉、王莊村王金濤分別流轉160畝和180畝土地進行設施蔬菜種植,畝純效益均超過3500元。 堅持干部帶動,為解決“一村一品”空白村問題尋求新的突破。該鎮黨委副書記劉建設說,去年,路莊村黨總支副書記王新成、朱徐村經聯社副主任錢國民帶頭承包本村200畝土地,搞設施栽培四季韭菜,當年就收回投資并有結余,還帶動了80多名農民務工。在他們的帶動下,翁莊、南殷、野向、江堡村等村干部都分別承包了30畝以上的土地發展高效特色農業。 強化服務上水平 圍繞品種技術抓服務。全鎮大力實施“品種、技術、知識”三大更新工程,促進了特色農業的增收。去年共引進荷蘭寒雪包心菜、寶驕草莓、立幫早豇豆、津優5號黃瓜、平豐八號、韭寶韭菜、碭山油桃、夏黑、巨峰葡萄等蔬菜瓜果新品種15種,同時引進螃蟹、青蝦套養、蘇太豬品種改良、波雜山羊繁育、秸桿全量還田,反季節蔬菜種植、無公害蔬菜栽培等11種新技術,華莊、王莊村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成了有名的蔬菜種植特色村,唐港、南垈村優化養殖結構,采用新技術,成了養鵝、養羊專業村,大大提高了全鎮種養業的科技含量。 圍繞土地流轉抓服務。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該鎮通過調整、置換、租、反租倒包等形式,共流轉土地4600畝。鎮成立專業工作班子,全力以赴到各村幫助流轉土地,并積極為各村提供合同、協議文本和政策、法律咨詢服務,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項目,推進“一村一品”夯實了基礎。 圍繞機制創新抓服務。去年,該鎮新增翁莊、南殷、錢葛、諸馬土地股份合作社4個,華溪社區股份合作社2個,鎮插秧機合作社和四季韭菜營銷合作社2個,共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個,帶動農民6180戶,聯接市場12個,探索了一條“市場+合作社+農戶”的營銷生產之路,促進了全鎮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由于營銷服務全面到位,全鎮16個種植業特色村中有9個村成了韭菜種植示范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