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加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和搶救工作,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全面科學的保護。最近,又有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日前,江蘇省對入選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148個項目進行了公示,我市的《黃橋燒餅制作技藝》和《泰興花鼓》榜上有名,分別入選傳統技藝和傳統舞蹈兩大類別。而在2006年,我市的杖頭木偶戲已經入選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止目前,我市入選省級名錄的項目已經達到了3個,8個項目入選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泰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丁偉告訴記者,六月份將集中力量對泰興木偶戲、泰興花鼓以及黃橋燒餅制作技藝進行國家級的申報工作,力爭實現零的突破。 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始于2006年。今年年初,我市啟動了第二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按照“不漏一個村落、不少一個類別、不丟一個項目”的要求,在全市21個鄉鎮進行了全面的普查。2個多月來,市非遺保護中心的專業人員多次深入村、組進行業務指導,同時結合鄉鎮普查員的上報,共征集到各類有價值的線索近3000條,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體育等17大類。今年我市將匯編泰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集,下發到全市各個鄉鎮行政村、農家書屋,使全市人民對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有一個具體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