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第一個村辦廠,成立村第一個“扶貧合作社”、“農奔小康合作社”,引進第一個村外資企業,創辦第一個村級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第一”與姚王鎮的桑木村聯系在一起了。系列報道《小康村里話小康》第十三篇:桑木村的當家人。
記者來到桑木村村委會時,正趕上市婦聯負責人將“全國巾幗示范村”牌匾送到桑木村來。據了解,在整個泰州地區,唯有桑木村獲此殊榮。
桑木村位于泰興市東郊,2001年由桑木村、小塘村和元莊村三個村合并而成。20年前的桑木村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后的村。上世紀90年代初,蘆玲芳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后,成立了全市第一個“扶貧合作社”和“農奔小康合作社”,發展加工業、服務業,鼓勵個私企業加快發展,創辦了第一個村級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使桑木村由空白企業村發展到今天擁有大小企業33家、全村工業產值近2億元、就地轉移村內剩余勞力500多人,使桑木村一躍成為富裕的文明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從1978年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今天的近萬元。
村民的經濟收入增加了,改善居住環境,美化村容村貌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蘆玲芳帶著大伙兒起早抹黑,豬圈成了花壇,“龍須溝”變成了清水渠,閑置房改造成了村民活動中心……這是一幅整治后的新畫面:一幢幢寬敞、華麗的村莊別墅;一整套休閑、健身的農民公園;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門口,家前屋后紅花綠草,郁郁蔥蔥的樹木在春風中搖曳。清晨,村民們在清新的空氣中晨練、散步;白天,村民們下地勞作或去工廠上班;到了晚上,村民們匯集到村頭的健身廣場,跳跳舞,打打拳,再話話家長里短。樂在其中的村民笑稱:如同生活在“世外桃源”。
桑木村村民周世山告訴記者,現在走路都是寬闊的馬路,老人家有老人家玩的地方,說良心話,跟城市沒有什么區別。
在桑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的鏡頭一直追隨著蘆玲芳忙碌的身影,不是在清淤河道的施工現場詢問進程,就是在新引進的500畝藥材種植基地了解情況。她說,她還有很多計劃沒有實施;她說,桑木的明天會更美好。
姚王鎮桑木村黨委書記蘆玲芳認為,作為一個村支部書記,最主要的是帶領村民走上富裕路,過上小康生活。2009年,她準備將農民公寓的二期工程造好,讓村民及早搬進新家,同時還將與臺灣商人簽定協議,把桑木村打造成集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