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著名的銀杏之鄉,銀杏生產一直是我市傳統的致富增收項目。但近些年,由于果價連年下跌,果農生產銀杏的積極性受到影響。眼下正值銀杏授粉季節,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不少地方的果農今年已停止適期授粉。 宣堡銀杏市場是最大的銀杏和銀杏雄花集散地。往年這個時候,市場里人來人往,交易十分紅火。但4月24日,記者在銀杏市場采訪時發現,偌大的市場一片冷清,很多店鋪都關著門。 銀杏市場業主馬勇說:“像去年我們一天,銀杏市場能夠有7000-8000斤花粉上這個市場,今年只有4000-5000斤花粉到我們市場上來。” 記者了解到,往年銀杏花粉的單價在10元左右,但今年由于交易量銳減,不少經紀人已放棄了這項生意。隨后,記者走訪了宣堡鎮的的幾個銀杏生產大村。一些村民反映,今年銀杏花粉價格較高,授粉很不劃算,眼下,村里不少人家已放棄給果樹授粉。 宣堡鎮西宣村村民馬戈其說:“白果不貴了,只有1塊多錢一斤,花就30-40元一斤,所以人家就不打了。” 我市現有定植銀杏樹620萬株,其中10年以上的盛果樹有30多萬株,正常年景的銀杏產量近8000噸,超過全國產量的1/3,居國內各產區之首。近幾年,由于銀杏產量持續攀高,超過需求,價格連年下滑,果農銀杏生產的積極性也受到挫傷。 業內人士指出,一定范圍的息果休樹,有利于改變銀杏的供求關系,從而對銀杏價格產生積極影響。但從長遠看,隨著掛果銀杏樹的逐年增多,這種局部性的息果休樹并不會產生太大的作用。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一些地方已出現退林還耕現象。即使今年已授粉的果農也抱著觀望態度,一旦今年的果價難以實現預期反彈,還會有果農息果休樹。現在,我市并非唯一的銀杏主產區,長此以往,此消彼長,我市銀杏特色產業的產量優勢可能逐漸喪失,這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加以科學引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