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書記劉建國以“融蘇南之長、創靖江之新”為主題,介紹了靖江的科學發展之路,表示要學習蘇南成功的發展經驗,同時避開蘇南走過的彎路。2004年,靖江市委決定集中、集聚發展工業,避免重蹈“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覆轍。自此,以“二區四園”為標志的靖江經濟,如同開足馬力的列車滾滾向前,并迅速成長為蘇中地區領頭羊。系列報道《靖江跨越發展尋蹤》今天請看第一篇:“二區四園”吹響工業發展集結號。 靖江經濟開發區城南園區是在原靖江八圩鎮與原靖江經濟開發區整合的基礎上,于2004年2月成立的,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輕型制造業,眼下建成面積已達8平方公里。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2003年,規劃面積達60平方公里的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點燃了靖江人“學趕蘇南,后來居上”的激情。在隨后的兩年中,靖江經濟開發區城南園區、城北園區和新港園區相繼掛牌成立,最新的一個園區新橋工業園區也于2009年4月初完成規劃評審,正式列入“二區四園”的序列。 劉建國說:“有路有點,他們就在公路邊上這兒放一個廠,那兒放一個廠,到處亂布,跟蘇南早期一樣,這個辦法把布局搞亂了,那么你這個廢水怎么處理,整體上布局就很混亂,蘇南發展過程中間給我們的教訓,覺得一定要改變。” 從2004年起,靖江市所有的鄉鎮工業園區被撤銷,全市的工業用地指標全部集中到了園區,各類經濟發展要素也開始向園區集中。為集全市之力推進園區發展,靖江市繼“兩岸聯動”之后,又提出了“市鎮聯動”新舉措,鼓勵鄉鎮到開發區設立“園中園”、“工業村”,利用園區“飛地”開展招商引資,引導本土企業進園區增資擴產。到2008年底,鄉鎮累計為靖江經濟開發區引進工業項目300多個,總投資達59.4億元。 靖江市馬橋鎮副鎮長高衛南說:“馬橋鎮土地資源比較緊缺,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空間,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市委市政府已經提出了一個獎勵措施,另外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空間,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靖江市委常委、副市長、靖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錢進華說:“我們目前大約有300多家市鎮聯動企業,進入了園區,開發區產業集聚度更加明確,企業集中度更加顯著,開發區的功能就進一步強化。” 在江陰靖江經濟開發區、靖江經濟開發區新港園區、新橋園區,重點發展構筑船舶修造、特色冶金、糧食加工、港口物流等臨江產業集群。靖江經濟開發區城南園區主要定位于發展電子機械、汽車配件、重大裝備制造產業,城北園區立足于中小項目,主要為中小投資者搭建一個創業的平臺。五年來,“二區四園”圍繞各自定位,發展快速。江陰靖江經濟開發區從2006年起,連續三年全面翻番,2008年實現工商銷售182.1億元,經濟總量在全省133個省級開發區中位居第31位。靖江經濟開發區三個園區自建園以來,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701億元,工業經濟總量在全省133個省級開發區中位居第27位。 靖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政辦主任聞亞星說:“2008年開發區的營業收相當于全市的80%,2007年占全市的50%,2006年占全市的45%,這幾年我們總以一個比較高的增幅增長。” 記者感言: 項目向園區集中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我市在去年下半年對一區四園的體制機制進行了調整優化。學習靖江園區發展的經驗,我們要克服本位主義思想和狹隘的區域發展觀念,實行錯位發展、市鎮聯動發展,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