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姚王鎮東南角的新星村在許多人眼里并不起眼,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地理優勢的村莊,也正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 4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姚王鎮的新星村時,村民們正忙著在村莊的水泥路兩邊用青磚鋪設硬質下水道。在一邊給師傅做幫工的村民告訴我們,因為是為大伙兒辦實事,他們都是自覺地來幫著做小工的。 姚王鎮新星村村民陸桂云說:“過去都是爛泥路,不好走,后來搞了水泥路,水泥路搞起來了,沒有下水道,水還是沒有地方出,到處都是水塘。現在把下水道弄起來,人走起來、車子開起來也就方便了。” 新星村是由過去的潭湖、羌莊、西元三村合并的大村,耕地面積2800多畝,人口卻達3200多人。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里引進不了大型企業進駐,青壯勞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活躍在我市拆遷現場拆遷隊伍中60%來自新星村。為了增加留守村民的經濟收入,更是為了讓有限的土地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今年以來,村委會的一幫干部通過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能人發展高效農業。開了近10年出租車的徐扣章,也放棄了原先的行當,回家辦起了大棚蔬菜。 姚王鎮新星村黨總支副書記卜玉華說:“徐老板有這種意向,我們村里集中力量,幫助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特別是與農戶之間土地流轉的合同、矛盾、領證各方面的手續,我們都加強服務。” 走遍整個新星村,看不見一座露天糞坑,看不到一處亂堆亂放的雜物。平整寬敞的水泥路、干凈漂亮的小洋樓、清澈流淌的村莊河道,無處不讓你感受到一種安詳與文明。2009年度,新星村被確立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后,全村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大家在追求環境美、和諧美的同時,全力打好農村經濟建設翻身仗。 姚王鎮新星村黨總支書記朱雄虎說:“目前,我們引進能人增加了蔬菜大棚50多畝,養鵝基地10多畝,今后還將發掘能人,擴大規模,一方面增加效益,另一方面閑置人員的就業問題,讓我們村的老百姓真正過上小康村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