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三年多的發展,泰興市高效農業園區已成為江蘇省科技示范園區。今年以來,高效農業園區在擴容增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了集約、科技和快速可持續發展。系列報道《高效農業園區新發展》第一篇:從示范、推動到農民自我發展。
位于新街鎮的市高效農業園區的園區南路,今年以來,這條路向西拓展了兩千多米,沿線的設施農業面積也拓展了2000多畝。新拓展的2000多畝大棚位于市高效農業園區的西南側,這里有不少大棚是由村組干部領銜承包經營的,但也有不少大棚是由當地農戶自發搭建的。在東河村境內,村民楊景山就發展了100多畝設施大棚,4月15日上午,楊景山就在大棚里忙碌著,參與大棚茄子的田間管理。楊景山告訴記者,這幾年,新街鎮蔬菜大棚效益還可以,政府鋪了幾公里水泥路,排灌系統全部到位,激發起群眾的信心,他自發新建了150畝蔬菜大棚,目前蔬菜大棚茄子長勢還可以。
2006年,市高效農業園區剛剛開始啟動時,當地群眾不但不參與高效規模農業的項目投入,而且自家的土地也不愿意流轉出去進行高效農業項目開發。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街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頭投資創辦了清源蔬菜公司,后來又通過招引能人投資高效農業項目,形成了豐源蔬菜、翠源果業、蒙園奶業等十八家公司,使全鎮設施農業面積2008年底達到了6000畝,高效農業面積達到12000畝。
新街鎮副鎮長吉紅霞告訴記者,新街鎮發展高效農業的落腳點是幫助農民增收,而最好的模式是千家萬戶來參與。前兩年,新街鎮通過公司能人承包進行示范,2009年這一目標得到了實現,今年新增的2000畝大棚面積,其中由農戶自搭自建的29戶,占整個新增面積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