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珊瑚鎮珊瑚新村,經常能夠看到一位拉著板車、到處挑土填路的老人。老人名叫徐君華,今年81歲。退休以后,他就把村里的公共事業當成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至今已經20多年。 4月11 日上午,記者在去珊瑚新村的路上巧遇徐君華,老大爺正騎著三輪車往一處修路工地上去。村里人說,他每天都要到這里幫工人們做點雜工。這條田間土路以前不到2米寬,泥濘不堪。為了村民生產生活方便,徐君華多次到鎮政府反映情況、申請資金,1個月前,修路工程終于啟動。 徐君華有一輛修路專用的板車,1980年退休后,徐君華就拉著板車帶著鐵鍬為村民義務服務。哪里的路不平、橋難走、壩有缺口,他隨時發現隨時填土修補。20多年來,整個珊瑚新村沒有一條路徐大爺不曾修過。 珊瑚村珊瑚新村經濟聯合社副主任黃宏圣說,路道哪里有缺口,他就修修補補,用板車拉了碳石渣給修好。給他報酬他都不要。 珊瑚鎮組織人事干事黃振華說,至少在方圓一公里之內,他能到集鎮上拖土去填。鋪路鋪到外村去,比如鄰村、附近那里,他反正閑不住。 去年,徐君華的大兒子從廣州回來給他過八十大壽。原本兒子要為他蓋棟新房作為生日禮物,但徐君華沒有答應,他要兒子把蓋新房的錢拿出來給村里修路。 黃宏圣說,村里的道路徐君華一下子拿出了25萬,前幾年做沙石路的時候也拿了一部分錢。 徐君華的大兒子出資25萬元,為村里修建了三條4米寬的硬質水泥路,共1500米。這幾條路在整個珊瑚鎮是最寬、質量最好的。作為一名老黨員,徐君華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低,至今仍住在三十多年前蓋的老屋里,但對村里的困難戶,徐君華卻特別慷慨。 黃振華說:我記得他有一個鄰居,當時家庭困難沒有電,都是他給人家裝燈、給電費。他一直是以老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2008年,徐君華被珊瑚鎮評選為“十大道德模范”,面對這個榮譽,徐君華說自己做得還不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