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農村生豬養殖戶向記者反映:政府的生豬補貼政策經常變化,他們無法及時準確了解現行政策。新一輪養殖開始了,他們難以敲定今年的養殖計劃。 朱國先是張橋鎮吳榨村的生豬養殖戶,去年他改擴建豬舍750個平方。按照測算,這樣的面積可以養殖生豬700多頭,可是欄存500頭后,他卻一直猶豫不決,是否要再購進200頭豬仔。 朱國先從2003年開始飼養生豬,每年都不斷擴大養殖規模。2007年,我市開始實施生豬補貼政策,這使他更堅定了發展信心。2008年,他投入25萬元擴大養殖面積700多個平方,購買苗豬和能繁母豬400多頭。今年年初,他領取了政府3萬多元的建筑面積補貼。盡管如此,他還是疑惑不解,2007年實施的生豬補貼為什么不再發放。 生豬養殖受市場影響,風險較大。朱國先認為,政府的政策總是在不斷變化,鎮里和村里的一些其他的中小養殖戶因為摸不清補貼政策,不少人縮小了規模,有的甚至放棄了養殖計劃。 記者為此專門來到張橋鎮畜牧獸醫站了解情況,站負責人表示:補貼政策確實每年都在變化。張橋鎮畜牧獸醫站站長梅仁宏告訴記者,生豬補貼不存在了,它是按照建筑面積來給予獎勵。2008年度按照上面的要求規定,年上市501頭以上,生豬飼養的建筑面積改建和擴建的享受每個平方100元,這是按照省財政廳的規定。而我們泰興市發展的戶數比較多,所以標準降到每平方40元錢。 梅站長介紹說:去年張橋鎮一共發放了13戶生豬補貼。今年市里的補貼政策還沒有出臺,他們也沒有辦法答復。但是,他們將嚴格按照上面的政策,廣泛宣傳到農戶,把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實事求是地傳達到千家萬戶。 我市是生豬之鄉,每年出欄生豬近百萬頭,提高生豬養殖戶的發展積極性,是富民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除了市場調節,政策導向也相當重要。農戶們在希望生豬補貼足額發放到位的基礎上,政策的出臺和宣傳也要及時到位,給他們吃上定心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