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勤能補拙”,溪橋鎮吳韓村的蔣金蘭沒有上過學,但她靠著不怕苦、勤鉆研的拼勁,成了鎮上有名的養豬“女狀元”。
最近,蔣金蘭又投資8萬元,蓋起了15間豬舍,添進400頭母豬。目前,蔣金蘭一共擁有20間豬舍,存欄量達到900多頭。這位53歲的農村婦女,因為沒文化,受了半輩子的窮。2002年,蔣金蘭希望通過養豬,改善家里的經濟條件。
蔣金蘭說:“剛開始的時候抓的30多只靖江的豬仔,死亡了一半,我掉眼淚,愁得不得了。”
蔣金蘭養豬首戰告負,但她沒有放棄,跟在村里的一位獸醫后面做學徒。師傅每次出診,她都跟在后面學習,兩年時間,她逐漸摸索并掌握了一定的技術。
蔣金蘭說:“我思想壓力重,獸醫來了用什么藥,我自己鉆、自己記,硬記,用腦子,就這樣硬努力。”
再次養豬,蔣金蘭干脆搬到豬圈里住。打掃、清潔、消毒、喂料、防疫、通風,大事小事蔣金蘭全是一個人做。都說勤能補拙,邊實踐邊總結,蔣金蘭養豬終于出了效益。
蔣金蘭說:“繼續抓回來的小豬就不要緊了,全部養起來了,還賺了2000多塊錢。”
從50只,到100只、200只……5年時間,蔣金蘭最多時養了1100多頭豬,成為養豬大戶。現在各地都在推廣科學養豬,蔣金蘭今年引進了一位專業飼養員,她準備將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