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百佳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江蘇省成長型企業,江蘇松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同行業當中有過輝煌,有過驕傲,然而,近年來卻一波又三折。是就此沉淪還是克難奮進,危中求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松林公司,并將從2月20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松林公司克難奮進 危中尋機》。第一篇:曾經冬天。 陸俊峰到松林公司已經工作了10多個年頭了,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車間里緊張忙碌著,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年年被評為先進的老職工,卻在去年年底面臨著下崗的境遇。 陸俊峰告訴記者,目前企業只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上班,一般都在家里待崗。去年上半年每個月平均工資能達到2500到3000元,到年底時只有1000多塊錢,甚至還有的七八百塊錢,最少的時候只有五六百塊錢。 在2004年前后,松林公司在同行業中以“多品種、規模化、系列化”的鮮明特色著稱,是業內出了名的行業小巨人。那么,這樣一個發展迅速的江蘇省成長型企業,為何從2004年起,逐步陷入了生產甚至生存的危機呢? 江蘇松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銀元告訴記者,公司于2003年和2004年引進大功率曲軸生產線,投資比較大,投資了1.14個億。資金的來源一個是通過銀行融資8500萬,企業自籌資金是3000萬。由于投入比較大,項目建設的時間也比較長。 原計劃一年左右就能建成的同行業最先進的一條生產線,由原計劃的一年左右到最后的兩年多,生產能力沒有得到及時釋放,而建成后又遇到了從2005年下半年一直到2006年的年底整個汽車行業的市場下滑,對重型汽車沖擊最大。 江蘇松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建港介紹說,企業的流動資金被固定資產所占用,加之后來出現了在進貨過程中的關稅風暴問題,以及長壽面粉有限公司擔保問題,使得企業一下子陷入了一個還款高峰,造成資金極度緊張的狀況。 2003年企業改制后,從上到下“等靠要”及平均主義大鍋飯思想的還存在,企業內部管理中又出現了問題,企業陷入了空前的危機。江蘇松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曲軸車間主任趙偉告訴記者,當時工人就擔心,擔心這個車間能不能繼續生存下去,擔心這個企業能不能繼續發展下去,工人議論還是比較多的。 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正在企業慢慢爬坡的時候,卻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明天請繼續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