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后,返鄉民工就地就業為我市服裝產業提供了大批熟練工人。但相對于我市服裝企業對用工的海量需求而言,供需失衡的基本面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如何破解招工難,仍然需要企業及相關職能部門繼續努力、探索。
春節前夕,河失鎮得利滿工房服裝有限公司從法國預訂了兩臺高性能自動裁剪機及自動拉布機,3月初到貨,屆時企業流水線將由現在的7條擴大到9條。可是生產線上馬容易,能否招到相應的工人,企業心里沒底。
得利滿工房服裝有限公司現有350名工人,其中今年新招錄50多名,與500名工人的需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缺口。相關部門掌握的資料顯示,今年我市服裝行業有八成以上的企業存在用人缺口。
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管理處主任葛志兵介紹,目前,泰興縫紉工已經成了最短缺的工種之一,僅在勞動部門登記的用工缺口超過100人的就有3家,全泰興的缺口超過3000人。
一方面是企業招不到想要的人,另一方面是一些人因為不具備技能難以就業。眼下,已有不少服裝企業放棄了只招錄熟練工的要求,開始招收學徒工。
業內人士認為,我市是勞動力大市,再加上近幾年流入我市的外地務工人員也不少。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在可以預知的一個階段內,我市勞務市場將主要表現為供過于求。要想讓服裝企業擺脫招工寒流,關鍵在于企業和勞動者在用人及就業的觀念上,需要進一步接軌。
葛志兵認為,一方面企業要實行人性化管理,盡可能滿足職工合情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從業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就業觀念,適應企業現代化管理需求。同時,勞動部門也將強化職業指導,引導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適應時代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