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蘇鳳靈樂器集團以創新求效益、以品牌拓市場,企業在金融危機面前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日前,江蘇鳳靈樂器集團車間內一臺奇特的機器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臺由公司科研人員耗時2個月研制生產的仿形機床,將以往的人工鑿珠改為機械加工,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企業自主研制,從設計圖紙到成型,花費不過2.5萬元,投入使用后生產效率一下子提高了20倍。 江蘇鳳靈集團技術設備部部長殷留堂介紹說,現在改造了這臺機器以后,一個人在機器上操作可以完成6個人4天的產量。 像這樣的工藝革新和技術創新,在江蘇鳳靈集團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2008年,集團成立了 “QC技術小組”12個,完成工藝革新創新項目186個。此外,2008年企業還引進了4套數控中心、琴槽自動加工機、激光雕刻機等一些在國內乃至國際提琴行業領先的技術設備,各類科技總投入超過了400萬元,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作為一家以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2008年第四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也曾出現定單縮水、定單取消的情況。面對困境,公司一方面積極穩定美國市場,大力開發新興市場,新增歐洲、非洲市場定單160萬美元。結算方式也變成了以歐元、人民幣為主,美元為輔的多元化結算模式,降低了風險。 江蘇鳳靈集團董事長李書認為,金融危機是對樂器行業的重新洗牌。沒有品牌的,品質不好的,企業實力不強的企業,只會走向縮小和倒閉,對鳳靈這樣既有國際品牌又有國際品質,而且又有靈活經營戰略的企業,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同時,企業還強化國內市場開拓,主動出擊,與國內連鎖品牌柏斯琴行和知音琴行形成合作關系,促使國內市場銷售增長160%。2008年,全年實現產值2.48億元,利稅2000多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