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姚王鎮石橋村并沒有能夠被列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但是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石橋村邁入了先行村的行列。現在,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石橋村已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佼佼者。 眼下雖然是節日期間,姚王鎮石橋村由威制衣廠車間里面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本村的一些工人正在加班加點趕制日本的一批訂單。 短短三年間,石橋村已經擁有了十八家企業。由威制衣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是兩年前落戶石橋村的日本獨資企業。有了工業經濟的支撐,2008年的石橋村,三業總產值達到了1.48億元。 姚王鎮石橋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陳鎖章介紹說,石橋村的新農村建設剛剛起步時,村里發展了碼頭運輸等三產服務業項目,近兩年來,又通過引進江蘇泰宇減速機廠等企業,使今年國稅開票額達到6500萬,明年可望達到一個億。 石橋村村級集體經濟基礎原先相對比較薄弱,在黨中央推進新農村建設政策出臺之后,石橋村黨總支、村委會一致認為,只有經濟發展速度的提高,才能給新農村建設帶來強有力的支撐。可是,石橋村村級集體經濟的道路在哪里?經過慎重的調研之后,他們決定利用石橋村地處城郊、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讓村民們有事干、有錢拿,讓村集體經濟有實力。經過兩三年的招商引資,現已基本實現這一目標。目前,全村有500多人在企業上班,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有近百萬。 集體經濟壯大以后,近幾年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全村所有通組路道包括戶與戶之間的路道全部實行了硬質化,在姚王鎮率先解決了村民的殯葬費用,全部由村里報銷,農村合作醫療費用、電費等支出也由集體支付,不向群眾征收一分錢。 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促進了村風、民風的根本好轉。石橋村也因此成為了全國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