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汶川大地震,對于泰興市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駕駛班班長紐紀泉來說,這種記憶更為深刻,因為作為地震后第一時間趕赴四川參加救援的人員,他在那里經歷了人生中艱難的考驗。
每天上班后,紐紀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每輛急救車從里到外,仔細地檢查一遍,確保安全行駛。他總是說,行車中的一點疏忽都關乎生命。在四川的22天,他也是這樣時時刻刻與生命和時間賽跑。
2008年5月14日凌晨4點,紐紀泉接到了立刻隨省醫療救援隊赴四川參加抗震救災工作的通知。經過兩天兩夜的顛簸,16日早晨他到達了四川重災區什邡市。災難的慘烈程度遠遠超出了想象,更讓人揪心的是,在運送傷員、運輸物資的路途中,余震不斷,塌方、滑坡和泥石流,危險無處不在。
面對這種情況,鈕紀泉和同車的駕駛員一個負責瞭望,一個負責駕駛。瞭望的人負責查看周圍山坡和地面的狀況,開車的人則集中全力開車。憑借深厚的駕駛基本功,鈕紀泉冷靜地處置了一次又一次險情。那時候,他想得最多的就是盡量多送傷員,多運物資,為災區多出一份力。
紐紀泉告訴記者,有一次去加油的時候,所剩的油最多只能勉勉強強開到加油站,這時候,他們剛剛走了不遠,有幾個小孩子和幾個婦女攔住他的車,請求趕緊救人,這個人既是孕婦又要臨產另外還有骨折,當時這情況相當嚴重。
根據路程推測,先加油,病人會有生命危險,先送病人,汽油又不夠到達醫院。怎么辦?救命要緊!紐紀泉當時想的就是把這個傷員往醫院方向送,能送多遠是多遠,一旦到不了醫院再想其它的辦法聯系,請求其他的救護車來把她接過去。
為了節油,行駛中他盡量利用慣性滑行,25分鐘后,車順利開到了醫院,孕婦得救了,汽車的油箱也空了,紐紀泉回到營地時已經是深夜。
在四川,紐紀泉每天都是這樣,時刻不停地奔波,思想高度緊張,身體極度疲勞,但那時他已經感覺不到苦和累了。面對災區人民失去美好家園的創傷,他覺得自己這一點點付出微不足道。
紐紀泉告訴記者,體驗災區人民的傷痛,體會災區人民的堅強,對他一生來講都是個寶貴的經歷,是巨大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