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鎮積極探索醫療服務社區化的新模式,推行“駐村醫生”制度,使農民“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樊集村村民周桂芳這幾天總覺得頸椎有點疼痛。元旦下午,她來到附近的雙橋社區衛生服務站,查看病情。醫生詳細了解了病情,并且對癥下藥。全程醫藥費只用了20多塊錢,周桂芳覺得,不僅價格低,而且服務態度也很好。 黃橋鎮現有人口10多萬人,而規模較大的醫院卻只有市第二人民醫院一家,門診量較大,病人看病困難。正是由于這種阻礙,本來花個幾十元錢就能解決的小病經常被拖延。針對這種情況,去年,市第二人民醫院倡導“零距離”服務,向村社區衛生室派駐醫療服務小組,實行駐村服務,使農民就近就能享受到優質、低價、便捷的醫療服務。 野屋社區衛生服務站是首批設立的社區醫療機構之一。在這里,醫生們公布了自己的電話號碼,一有緊急情況,只要撥打電話,便能24小時隨叫隨到,也可以上門服務。 與以往赤腳醫生不同的是,這些駐村醫生還要負責建立村民個人健康檔案和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為一體的健康日記,定期為農民逐人體檢,對有嚴重疾病的群眾進行跟蹤服務,督促其按時求醫,早日康復。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黃橋鎮已建成六個社區服務站,“駐村醫生制”打破了當地“醫不叩門”的千年習俗,使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