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來,原地方工業(yè)局離休干部王惠芳把收養(yǎng)的4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成家立業(yè)。她還和丈夫陸文山一起,幫助了不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七圩鎮(zhèn)普通漁民趙章銀,原本與王惠芳素不相識,因?yàn)橐淮闻既坏南嘤觯玫搅送跄棠潭鄟砟甑膸椭Zw章銀告訴記者:“我老婆生病住在人民醫(yī)院,跟她住在一個病房,變成好朋友,就互相來往了。她經(jīng)常幫助我,她給錢我們,因?yàn)槲依掀艢埣玻荒芨苫睢K送玫模軌蛑藶闃罚覀儧]有錢,她就支持我們。” 王惠芳的丈夫陸文山生前一直在民政局工作,按理說兩人的工資加起來不算低。但事實(shí)上,由于陸文山的“慷慨”,一家人的生活大部分要靠王惠芳一人的工資。王惠芳告訴記者:“那時候他在農(nóng)村工作,我也不想他的工資回來。他有時候到家說工資給人家了,我說給就給,我也不在乎。這六十幾年來,捐出去的錢不記得有多少了,我老伴在城西工作的時候,捐出去的就成千了。因?yàn)樗麤]有工資回來啊。” 除了收養(yǎng)的四個孩子,還有20多位家庭貧困的孩子,先后在王惠芳的幫助下長大,欒小慧就是其中之一。欒小慧的父親與王惠芳互相認(rèn)識,1976年,欒小慧的父親去世后,母親無力撫養(yǎng)7名子女。王惠芳知道了,就把欒小慧從橫垛老家接到泰興自己家里撫養(yǎng),直到現(xiàn)在。環(huán)城西路居民欒小慧告訴記者:“我父親過世得早,王奶奶一直把我當(dāng)作親生孩子一樣照顧,有什么困難只要說一聲,她很快就幫我們解決。” 年初,王惠芳一家住了41年的老房子被拆遷了,她沒什么積蓄,自己貸款15萬,買了一套新房子,準(zhǔn)備留給子女。一輩子堅持“不能欠別人”的王惠芳,晚年還是在為別人操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