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明代,黃橋鎮就是江淮一帶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黃橋燒餅充當起了往來客商“古老而方便的快餐”?箲饡r期,一曲《黃橋燒餅歌》使黃橋燒餅名揚海內外,如今的黃橋燒餅情況如何,怎樣又好又快發展?
12月13日下午,在黃橋賓館,十多位來自如皋的游客,慕名前來購買黃橋燒餅,看著包裝精美、花式不一的黃橋燒餅,每位游客都買了兩三盒。
據黃橋鎮業內人士統計,平均每天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批、一兩百人慕名前來購買黃橋燒餅。在黃橋燒餅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穿著工作服,戴著帽子、套著手套,正在趕制黃橋燒餅。公司總經理顧林忠告訴記者,黃橋燒餅名氣雖大,但過去“養在深閨”,小作坊生產,沒有包裝,攜帶不方便。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出現了規;a業化生產的趨勢。據黃橋燒餅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林忠介紹,當時是作坊型的,通過第一次第二次黃橋燒餅節,他們就對黃橋燒餅進行了包裝,作為一種禮品的形式對外銷售,事實上燒餅節以后跟以前大不一樣。
在城黃路寧通高速公路出口處,設立了一些黃橋燒餅專賣店,也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各地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