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我市基層農村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從2001年起,各地采取組織促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等形式,通過經驗上傳、資金上幫、技術上帶,帶動各地群眾發家致富。 在蔣華鎮廣福村,老黨員戴明龍是有名的養殖能手。隔三岔五的,就會有當地的養殖戶前來討教養殖技術。三年來,他大力推廣實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帶動周邊10多個養殖戶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2001年初,戴明龍創辦了一個占地50多畝的稻田養殖基地。那年夏天,養殖基地遭到狂風暴雨的襲擊,蟹苗和魚苗紛紛逃跑,戴明龍損失慘重。就在這時,村里的黨員干部李立華站了出來。戴明龍告訴記者,在材料上或者在資金上,李立華都來幫助他想了部分辦法,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從銀行里貸款了48000元,李立華擔保,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才搞到現在這個樣子。 戴明龍提到的李總便是廣福村現任黨總支書記李立華。1995年,李立華擔任村黨組織書記以后,以敢闖敢為的精神,將一家規模很小的村辦小廠發展成為一家年產值達數千萬元的企業。在任期間,李立華制定了一系列優惠獎勵措施,帶動群眾發展各類養殖項目,引導黨員干部、外出能人和營銷人員大膽創業。 奇奇鍋爐鑄造廠是廣福村村民方文書創辦的。因為資金短缺、技術不過關等原因,企業曾一度停產,是李立華墊上資金,帶去整套技術班子,讓企業走出了困境。眼下,廣福村全村個私經濟總量已突破150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達6240元。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在全市各地,90%以上的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80%以上的村干部和75%以上的普通黨員都有一項或多項創業項目。新街鎮李蕩村的蔣照亮2000年下崗后,先后在多家企業打工。去年年初,在鎮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蔣照亮承包了140畝的蔬菜大棚。今年七月份,他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他同時組織了一些老百姓,讓他們學技術,以更好的技術到大棚里來工作,讓他們增加收入,帶動地方經濟能夠上一個臺階。 這些天,七圩鎮公殿村村民黃宏芳特別開心。今年二月份,她開始到瑞麗電器有限公司上班,幾天前,公司又給她調整了工資。而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她還是一名下崗兩個月的職工。 瑞麗電器公司的總經理叫馬桂良,是七圩鎮公殿村黨總支書記。從去年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以來,這位年輕的企業負責人通過帶頭干、帶領干,促進了全村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今年,公殿村一下子投入130多萬元,用來改善村莊環境。目前,公殿村有個私企業9家,全村人均純收入已從三年前的7000余元上升到今年的8900元。馬桂良告訴記者:作為個人考慮,我有個企業已經無所謂,但是要考慮到整體帶動,身上的擔子還比較重,政府老百姓信任我,我愿意為他們多吃苦、辛勞。 2007年,全市有10多名村干部分別創辦了產值達千萬元的企業。全市經濟型村干部共創辦各類經濟實體800多個,領辦或創辦各類專業協會和合作經濟組織77個,幫帶2600多個農戶找到了致富門路,扶助680多個貧困戶基本擺脫了貧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