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正午,初冬陽光充足,氣候干燥,正是糧食抽濕、翻曬的最好時機。在橫巷糧油經營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忙著給庫存的糧食測溫、翻檢。經理陳宏生回憶說:30年前,最忙的也是這個時侯,20多號人幾乎幾個整天都沒有休息的時間。 陳宏生說:“當時還是比較忙的,因為農民要繳公糧以糧代稅,包括我們外面、家里還要調進調出,自己還要收部分稻子。” 1985年以前,橫巷糧油管理所負責橫巷地區所有的國家統購糧的收購、調撥。糧管所要開展情況調查,對那些糧食不能自給的農戶進行計劃供應,對一些不法糧油買賣實施打擊。 陳宏生說:“過去80年代農村確實糧食產量低,老百姓口糧得不到保障,只有少數農戶能夠自給,絕大部分要靠國家來調控、供應。所以我們過去的一個職能就是,確保農村農民口糧,要能夠吃飽。” 1985年以后,糧油購銷實行“雙軌制”,除了國家合同訂購的糧食,農民手上的余糧允許自由上市。1999年,我市國有糧食企業開始進入市場,2004年糧油市場全面放開后,全市23家糧油管理所變身為糧油經營公司,成為市場的弄潮兒和調節杠桿。 陳宏生說:“從原來的24個人,通過改革,現在減剩6個人。目前,除了承擔國家的糧食收購儲存,另外就是收購銷售,把量做好,能夠將企業擴大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