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橋路上的羊銘山糧油店生意比較紅火,每天下午,買米、打油的市民絡繹不絕。業主羊銘山誠信經商、服務熱情,他的糧油店成為我市為數不多的放心糧油店之一。 羊銘山開始做糧油生意時,糧油市場還沒有放開,那時侯,私人經營糧油屬于違法行為。 羊銘山說:“當時,廣大的市民購買糧油,都是到指定的國營糧店購買,私人經營糧油是違法的,抓到是要受處罰的。” 實行“雙軌制”以后,農民可以自行買賣糧食,但流通領域還是不允許糧油商販經營。 泰興糧食協會欒國成說:“農民多余的余糧就自由上市,實行市場價格,這個時候市場上出現兩種價格:一種是平價,就是國家定的價格,還有一種叫議價,就是市場價格。” 對于糧油流通,既要抓好調控,又要實行自由貿易。2004年,國家迅速調整政策,開始穩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目前,在我市,私營糧油購銷店已經超過60家,其中13家經過評比成為放心糧油店。 羊銘山說:“糧食放開以后,給我們糧油經營者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也給廣大老百姓在購買糧油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1953年,泰興全年由國家調進計劃糧食1億公斤,滿足缺糧需求。 1985年,泰興全年國家調進計劃糧食95000公斤,通過市場調節1.5億公斤。 2007年,在群眾糧食自給的基礎上,泰興全年收購農民余糧小麥70000噸,余糧稻子60000噸。 1980年,全市包括43個糧油管理所在內,擁有國有糧油單位62個。 2008年,全市國有糧店只剩2家,私營糧油經營店達到63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