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至8日,市委書記張兆江率領我市工業經濟代表團,實地考察張家港和浙江等地規模工業發展情況。張家港人自我加壓、爭行創優的生動實踐給我市參觀團留下較深印象。 海陸重工是節能環保設備及核電設備的專業生產企業。公司以“科技領航、業界先鋒”為發展理念,不斷開發余熱鍋爐新產品,產品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公司已具備核反應堆“心臟”設備——堆內構件的制造能力和資格,生產的核電桶體吊籃填補了國內空白,改變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沙鋼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電爐鋼和優質鋼生產基地。集團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深化節能減排,推進資產重組,企業生產經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6年以來,企業先后并購重組了江蘇準鋼等國內鋼廠,進一步優化了產品結構、提高了產業集中度。2007年全年 完成煉鐵1848萬噸、煉鋼2289萬噸,鋼產量居全國第三、世界第七。實現銷售1155億元、利稅145億元,成為江蘇省首家利稅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 改革開放多年來,張家港市經歷了以港興市、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等發展時期。張家港市市長朱建美介紹說,“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是二十年來張家港人形成的城市精神,在發展規模經濟過程中,張家港精神成了重要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支持,雖然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種種困難,但張家港人用生產技術的高新化、市場開拓的國際化化解一個又一個困難,規模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