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世界體操名將張楠的父母張正國和李秋云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世界體操名將張楠隨父母從北京趕回泰興老家探親度假,并和高紅等其他三名泰興籍體壇名將來到當地的體操訓練基地指導小運動員們訓練。11月5日上午,張楠只身一人趕回北京繼續參加訓練。記者隨后來到她位于蔣華鎮新市村東新組的老家,見到了她的父親張正國、母親李秋云,聽他們講述張楠的成長故事。 抱憾北京奧運會 在今年5月10日舉行的全國體操錦標賽暨奧運拔賽上,張楠雖在平衡木項目比賽中獲得銅牌,但卻扭傷了腳踝,不得不與北京奧運會擦肩而過。 張楠因傷未能參加奧運會,張正國至今都掩飾不住內心的遺憾。他說:“我們心情一樣,也盼望著能比賽。我們接受現實,心里是有點兒……心情挺復雜的吧。因為從2004年到現在又是一個周期了,這么多年堅持下來也不容易的。” 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受傷雖然很正常,但這次傷得確實不是時候,張楠已經22歲了,還有一兩年就到了退役年齡,這就意味著她再也不會有機會參加奧運會比賽了。說這些話時,母親李秋云的眼眶里噙滿了淚水。 真的太可惜了!聽說家鄉父老都為張楠而惋惜,張正國反而振作起來。他告訴我們,雖然沒能參加奧運會,但是張楠卻帶傷幫助訓練和指導其他隊友,同樣為中國體操隊的摘金奪銀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楠一度很失落,但張正國、李秋云夫婦給她的是更多的鼓勵,讓她振作起來,把自己平時訓練和比賽中的經驗傳授給師妹們,帶著她們好好訓練,好讓她們在家門口的奧運會上為祖國爭光。同時在積極訓練,備戰即將到來的“全運會”和“世錦賽。” 偶然練上了體操 說起讓張楠練體操的初衷,父親張志國娓娓道來。他說:“張楠練體操,純粹是個偶然,當時進體校也沒想到能拿金牌、得世界冠軍,就想讓她鍛煉鍛煉身體。” 記得那是1991年,小張楠在家附近的托兒所上學。有一天,北京市石景山區業余體校的教練馬文君到這家托兒所挑選體操苗子,讓她在操場上跑了幾圈,還讓她做了幾個動作。當時,馬教練見她比較聰明,有靈性,動作一教就會,協調性好,就把她帶到了業余體校練上了體操。母親李秋云回憶說:“在學校,張楠既聽話,又肯吃苦,每次受傷后都能咬牙堅持,訓練成績也很突出。”三年后,小張楠進了什剎海體校接受專業訓練,1996年被選拔進北京隊。2001年初在湖北舉行的全國九運會體操選拔賽上,不到15歲的小張楠第一次站在了冠軍的領獎臺上,拿到了個人運動生涯中的第一塊體操金牌——平衡木冠軍。 就因為這塊金牌,張楠被當時的女子體操隊副總教練陸善真看中并選進國家隊。這之后,張楠多次在全國和世界體操大賽中獲獎,到目前,張楠獲得的獎牌數達60多枚,其中金牌就有20多枚,有好幾塊金牌可謂是中國體操發展歷史的“第一”。張正國告訴記者:“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拿了四塊金牌:團體、全能、自由體操、高低杠;2003年世界錦標賽拿了全能銅牌,中國歷史上第一塊;以后雅典奧運會全能銅牌,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塊,2006年帶領中國體操隊,拿了歷史上第一塊團體金牌,世錦賽也是50年第一塊;2007年世界杯,也是一塊金牌。” 泰興就是她的根 今年這個國慶長假是張楠第六次回老家,練體操之前,張楠回來過三次。6歲開始練上體操后,回來的機會不是很多。每次回家,張楠都特開心。這次雖然只在老家呆了半天時間,但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張楠就像個快樂的孩子,還淘氣地抱著一只大南瓜照了一張像。張正國告訴記者:“帶她挖蕃芋,用小鍬子挖,教她怎么挖蕃芋,到河邊望望,望望稻子,一望就是半天時間。” 在北京,張正國夫婦經常對她講發生在老家泰興的新鮮事,讓她感受家鄉的人文風情。到了泰興老家,張楠就盡情享受著親情,感受著家鄉發生的變化。 將來想做體操教練 張楠擔任國家體操隊隊長近6年時間,曾經是體操名將劉璇退役后的新一代領軍人物。去年,張楠被北京體育大學錄取,攻讀運動管理專業,今年已經讀大二。現在邊學習邊訓練,積極備戰明年的全國運動會和世界體操錦標賽。 張正國透露,明年比賽結束后,張楠將會選擇退役。這兩年,國家女子體操隊總教練、體操運動運管理中心副主任陸善真也在培養她當體操教練,她自己也有這個念頭。張正國告訴記者:“其實進了北京隊,陸善真教練早就看好她了,想把她培養成教練。帶了她8年了,有史以來是第一個運動員帶這么長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