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從第一條瀝青路面,到“四縱一橫”的省道一級公路干線,再加上三條過境高速公路,泰興已經初步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對外道路交通網絡,迅速融入到長三角,縮短了與全國各地的時空距離。
這些天來,位于江平路與南三環交界處的經緯物流公司顯得格外忙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成了泰興物流行業的金三角地帶。江平線、泰常線、沿江高等級公路泰興段、姜八線以及如泰線,再加上穿境而過的高速公路,帶動了貨運代理配載為主的運輸服務業市場的迅速發展。蘇中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愛國說:“我們泰興與外地大都市圈縮短了時間,外地車輛都愿意到我們這里來運輸,而且我們也成立了自己的車隊,將我們泰興的貨物運送出去,把外地的貨物運輸到我們泰興來。”
目前,我市從事貨運代理、配載的經營戶有70多家,自營開辟了通往全國多個省、市、地區的20多條貨運專線,從事運輸的車輛2900多輛,運力15000多噸。
從江都到南通平潮的省道江平線從我市穿境而過,在1978年之前,是一條砂石路,但在當時卻是我市等級最高的一條主干道。市交通局原工程股股長毛展義告訴記者:“只有三公尺的路面,路基是九公尺,當時的車流量24小時已經超過1000輛次。流量超過1000輛的泥石路,是沒有辦法保持好路的,車子走起來就會坑坑洼洼。”
1978年10月,江平公路縣城至口岸段建成通車,這也是泰興第一條瀝青路面,此后,泰興的幾條泥石路也相繼變成了黑色路面。毛展義說:“到1982年的時候,省鄉公路,就是泰興的江平公路,泰公路,姜八公路,泰高公路,都變成了柏油路面,交通一做好,車輛一流通,人都愿意到這里來搞建設。”
1987年建成通渡的七圩汽渡是我市連接蘇南的重要通道,在沒有建成前,從八圩去常州繞道需要多走40多公里,汽渡建成之初,同時新建了泰七線!爱敃r的路基只有九米,路面只有七米的沙石路!焙仆ㄆ咣灼蛇\輸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姚登寶說。
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我市按一級路標準對原有的泰七線進行改擴建,并更名為泰常路。這也是泰興有史以來工程量最大、投資規模最大的第一條省道公路干線。姚登寶告訴記者:“原來我們初期建設的時間,預計一天只有500輛的車流量,現在的車流量最高已經達到了兩千至三千輛!
建成后的泰常線,加速了我市與蘇南地區的溝通與交流,并與如泰線、姜八線、江平線、沿江高等級公路接線工程等一起,構筑起我市公路網絡的主骨架。蔣華鎮副鎮長顧國平說:“沒有泰常路的時候,我們這里是西南角的一塊死角,不要說對經濟有所制約,我們老百姓的出行都很不方便,到常州蘇州無錫去,基本上要花一天的時間都不得來回。泰常路建設以后,不僅對經濟建設帶來了發展,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更主要的給我們的招商引資、增加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2000年至2007年之間,我市先后對泰常線、如泰線、姜八線、江平線四條省道進行了新建、改建和大修,并新建了沿江高等級公路接線工程:
泰常線(232省道) 全長33.7公里,總投資3.5億元;
如泰線(334省道) 全長48.7公里,總投資4.5億元;
姜八線(229省道)泰興段 全長29公里,縱貫我市東部黃橋老區腹部,總投資3.2億元;
沿江高等級公路泰興段 全長23.9公里,總投資1.6億元;
江平線(336省道)城區段 全長6.73公里,總投資6310萬元;
過境高速公路連接了全國的重要干線公路網:
現有寧通、廣靖、寧靖鹽三條高速公路從我市過境,總里程達到72.5公里,有五處上下互通,與省道干線或市鄉公路相連接,為我市南下北上、走向全國提供了重要的快速通道。市交通局副局長嚴雄表示:“今后,我們將圍繞‘以港興市、港區聯運’戰略、‘一體兩翼’板塊和‘黃橋副中心’的定位,科學規劃好干線公路網,加快建設沿江交通大通道和對外進出通道,加強全市東西部地區交通的互聯互通,全力推動東部地區、南部地區的交通條件統籌協調發展,規劃建設新的縱向交通大通道,形成省道和農村道路均衡發展的格局,更好地服務于全市‘學趕蘇南、跨越發展’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