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78年的4000多萬元的財政收入,到2008年前三季度3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市財政收入增長了64倍。財力的增長,讓廣大老百姓享受到了公共財政帶來的更多實惠。
日前,備受市民關注的污水管網工程又取得重大進展,全長28公里的污水管網主管道施工已經結束,眼下正在嘗試向污水處理廠送水。據了解,這個項目總投資1.5億元,建成后城區每日近4萬噸的生活污水將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屆時,城市水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市財政局預算科工作人員黃寶慶說:“這是我們在20年或3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這么大的投入相當于30年前3年的財政收入的總量。”
黃寶慶1984年參加工作,是市財政局預算科的一名工作人員。改革開放初期,我市財力的緊張狀況,讓他至今難忘。而如今逐年增強的財政實力,讓他感到無比欣喜。黃寶慶告訴記者:“我們泰興的鄉鎮財政,從85年開始起步,當時的財政收入只有4千萬,其中還包括五百萬農業稅。到2007年底,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21.8個億,增長四五十倍。”
相關數據顯示,1978年,我市的財政收入僅為4723萬元,1988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1億元,2003年突破10億,而今年前九個月,我市財政收入已經突破30.32億元。
前幾天,分界鎮耿廠村村民吳琴的女兒因病在市人民醫院住院,前后花掉醫療費3400多元,是合作醫療減輕了她家的經濟負擔。吳琴說:“我認為合作醫療是蠻好的,這次我女兒開刀,用了3000多元,報了1000多元。”
農民看病能報銷,農民老了能拿到養老金,隨著公共財政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民生工程被納入了政府的視線。今年1到8月份,市財政局安排農村“金橋工程”建設資金400萬元,撥付農村改廁資金433萬、農村公共衛生補助832萬元。為了讓參合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今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了100元,為此,市財政局撥付補助資金4696萬元。泰興鎮商井村黨總支委員丁吉章告訴記者:“無論是修橋鋪路,河道疏浚或者是環境整治,文化事業的建設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如果離開政府的支持,那么新農村建設就不可能向前更快地發展。”
市財政局局長王克毅表示:“公共財政就是為民財政,百姓財政。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公共財政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始終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財力,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了不斷的提高。”
數字鏈接:
我市累計撥付社會保障基金2.293億元,全面保證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證金及時發放。
今年1到8月份,市財政安排補助義務教育學校免費教科書資金642萬元,安排職校和高中生助學金838萬元。
今年1到8月份,市財政共撥付糧食直補資金1342萬元,農資增支補貼4481萬元。
|